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賴清德:兩岸產業已由互補走向替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07 15:36:58  


賴清德表示,兩岸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已由過去的互補變成現今的替代。(中評社 趙家麟攝)
  中評社台南6月7日電(記者 趙家麟)台灣經濟不振,美商也看衰。台南市長賴清德7日兩岸產業經貿發展,從過去的互補關係,發展到今日的代替關係,他強調,“中央”要清楚的認知“國家”發展的方向、產業的正確發展方向,要拿出正確的做法,否則會很慘、很慘、很慘。”

  賴清德7日出席在台南關仔嶺風景區參加由勞工局舉辦的“青年學用落差就業論壇”時,提出他對當前台灣經濟發展的看法時表示,看台灣目前的處境,失業率在上升,平均薪資退到17年前,貧富落差大,問題從何而來?“中央”一定要正視,政策一定要調整。

  賴清德說,他過去在“立法院”很長的時間,現在任地方首長,對台灣經濟近20年一路走來有感而發。“如果‘國家’政策、產業發展方向如果不夠正確,再怎麼做,都是事倍功半。”

  “中央”政策問題出在哪?賴清德直指兩岸經貿關係。他說,近一、廿年來,台商企業踴躍的、大量到中國投資,這不是對錯的問題,是當時台灣的環境使然,如勞工的薪資增加、環保成本提高、工作精神不夠,廠商為了競爭、生存,到相對比較適合發展生存的地方,這是必然的。

  但是,經過這些年,以台灣的電腦產業為例,一開始在全球供應鏈上,兩岸是分工,即台灣原料、半成品銷往到中國,即“台灣接單,中國生產、出貨”,但經過20年,看兩岸貿易的數字不斷的下降。

  台灣現在對外投資,每100元有70至80、元投資在中國,其他美、日、東協的比例都在逐漸降低,這是很嚴重的。台灣對外貿易有百分之四十幾是在中國,雙方貿易數字在逐漸降低,這不是稅金的關係,主要因為在中國經過一、廿年後,台灣提供的技術、資金與人力挹注下,原先需要台灣提供的產品,現在不需要的。

  本來,兩岸是互補的,因為中國勞力密集、市場大,可以在大陸組裝當成品,所以,以前台灣的原料、半成品都可以銷過去;“但現在他們已經群聚了,由互補變成替代。”

  賴清德的結語是“‘中央’要清楚的認知‘國家’發展的方向、產業的正確發展方向,要拿出正確的做法,否則會很慘、很慘、很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