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大學逾百年歷史。(中評社 趙家麟攝) |
這三個議題,不但事涉兩岸,也可能牽涉到東亞、中美日台之間的國際關係,是具體而微的緊急事件溝通、通報項目,卻可以建立官方對官方的溝通、合作平台。從很多細節去累積彼此的互信,可以為將來兩岸在政治議題再往前推進。
第二,反向思考,兩岸兩會的事務性協商,過去,台灣方面還有陸委會及“國安會”在背後監督而不致出軌,但許多協議是宏觀的、架構性的,在兩岸兩會的大談判之下,小機制的建立,必須更加重視。
吳宗憲進一步指出,台灣是民主體制,立法及行政管理是可以被遊說的。海基會談完、簽訂的事,交給各部會再去細談,但到底談得如何?是否有商業利益的關係介入,或迴避“國安”問題的監督等,這些都要有更多的關注。
兩岸事務性的交流,到最後終究還是要由政府公權力出面。這些細節的實際狀況如果不重視,出了什麼問題,還是要政府出面善後。
第三,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兼任海基會秘書長,和大陸直接對話,海基會相關權力是否進而弱化,值得觀察外,代表陸委會對海基會的控制力更強,這可能讓海基會可以迴旋的空間變小。
“張王會”雖然在形式上、符號上有所突破,但也有不少讓人擔心之處。一套人馬、兩塊招牌的運作模式,未來,兩岸的談判,台灣在有些問題上變得無法迴避,難再像過去陸委會、海基金會那樣唱黑白臉。這是從“談判”觀點上所做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