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3月31日電/前扁辦主任、政治評論員陳淞山日今天在美麗島電子報撰文說,反黑箱服貿學潮運動會有三、五十萬人的黑衫軍走上“立法院”與凱達格蘭大道街頭的抗爭行動,顯然是馬英九錯估政治形勢與警察強制驅離占領“行政院”的和平靜坐學生所造成,如今,馬英九二度中外記者會的敷衍回應,還是阻止不了這股“先立法再審議”的反服貿浪潮,縱使馬英九已經回到原點承諾退回“立院”委員會聯席會議逐條審查、逐條表決的結果,但終究已經為時已晚,讓這場反服貿的社會運動演變成反馬、反政府的不信任運動。
仔細斟酌馬英九回應學生訴求的主張,雖然政治基調已由硬變軟,也呈現可以某程度接受兩岸協議監督法制化的善意態度,可是為什麼這些抗爭的學生最後還是要走上街頭展現對抗的決心及抗爭的力道呢?當然,主要還是因為馬英九的回應太慢缺乏誠意,其間又透過各種管道分化、壓制學運領袖與支持學運的主要學者,讓抗爭的學生們原本對馬政府的不信任情緒繼續升高漫延,形成如今的反服貿行動逐漸演變為結合反馬與反政府新仇舊恨情緒的集結。政治跛腳的馬英九,因為自大傲慢、錯估形勢與迷信兩岸政績牌的威力,如今,可能要付出相當慘痛的政治代價,才能讓這場反服貿、反馬與反政府的“三反運動”,最終不要演變成全民倒馬的政治抗爭!
文章續道,服貿協議的強渡關山抵擋不住太陽花學運要求懸崖勒馬的主張,最後結果只能暫時擱置先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法制化的立法程序,目前看起來已經不是用行政命令或兩岸關係條例“空白授權”的委任立法方式可以解決,陸委會必須在最快的時間把官方版本送至“立法院”與其他“立委”提案版本併案審查,這是馬英九亡羊補牢可以展現誠意與善意的政治動作,也是馬英九短期之內可以紓解學運抗爭活動的政治特效藥,倘若能夠再配合願意在三個月內召開“國是會議”或“公民憲政會議”的政治宣示與承諾,我們相信,可以接受“見好就收”的學運風潮就不至於轉化為“520倒馬”的全民抗爭運動,學生們就能夠自動撤離“立法院”的議場,讓反服貿政爭活動和平、理性落幕。
兩岸關係發展經緯萬端、錯綜複雜,服貿協議的政治爭議不是“利大於弊”或攸關台灣經濟自由化或國際化的加入亞太經濟區域組織的簡單邏輯問題,而是政府公信力與兩岸未來政治關係的發展與定位問題,不能單純地用經濟思維來解決政治疑慮的問題!因此,從此次太陽花學運所展現的人民覺醒力量來觀察,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推動,不再只是“國、共合作”的政治劇場一再重演,也不應只是由民進黨繼續扮演唱黑臉的政治烏鴉角色,更應該重視公民的參與及監督,而大陸當局也應藉此反思其對台策略的政治偏差與盲點,重新找到“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政治策略與作法,才不會再度重演國民黨“病危亂投醫”的荒腔走板草率立法結果,不僅讓台灣人民更加厭惡大陸“和平讓利”的政治操作,同時,也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更充滿疑慮、抗爭與反彈。
總之,太陽花學運的努力與執著,讓人看到了台灣下一代年輕人的勇敢與希望,也讓台灣朝野的政治人物看到了公民力量覺醒的政治威力與制衡能量,令人讚嘆與佩服。然而,如何讓反服貿的政治圖騰轉化為關心兩岸未來發展的政治動能與社會平衡力量,讓未來兩岸政策的定位與走向更公開、透明且理性討論,這才是攸關台灣未來前途與民眾權益、福祉的最重要民主價值。我們更期盼,馬英九不要再一意孤行,讓反服貿學生運動變成升高政治對立的“倒馬”行動,也應“體察時局、傾聽民意”暫停服貿協議的審查,立即透過“行政院”提出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送交“立法院”並併案審查,以平息學運怒潮,回歸正常的兩岸關係發展,而抗爭的學生們也不應再逐步提高抗爭訴求,順勢讓學運活動理性收場,回到校園,為台灣的未來蓄積更厚實的社會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