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透過再平衡政策(譬如TPP等),在亞太區域推動了一種全新的戰略觀念,包括生產正義、社會公益、環保議題等都帶到亞太地區來了,這些東西比過去說的國防、外交、安全的議題還要更細緻,而且,範圍還在不斷的擴大當中,不再只侷限於傳統的安全觀念。可以說,現在是朝向“綜合性安全”(comprehensive security)的概念在發展。
中國還占優勢的地方是市場、工廠、消費、外匯存底、經貿。美國也知道還有很多議題需要和中國保持又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包括經貿與人民幣上揚問題要和中國談;在安全議題上,美國一方面和很多國家做了頻繁的軍事演習,美國的航母開到了東海外,對中國而言都是很大的壓力;但在環太平洋軍事演習中,美國邀請中國參加,台灣也可能有機會被邀請。
中評社問:馬政府8年來的兩岸政策在內部碰到什麼問題?
答:近幾年來,台灣從亞洲四小龍亮麗的成績逐漸下滑,對於不能加入區域經貿組織、被邊緣化,以致產業沒有競爭力、年輕人薪資所得不高,產業外移等現象,造成台灣內部對於對馬英九的信任度達到最低點。
對馬英九來講,“解鈴還需繫鈴人”,馬政府就找中共來緩和兩岸關係,希望釋出善意來改善,2008年起,馬政府也就把兩岸關係放得非常重要。但從反對黨看來,馬政府在國防、外交就做得比過去保守許多,甚至是在自我限縮,嚴詞批馬的各種講法,諸如外交不是休兵是休克,國防則是自廢武功等。
綜觀這幾年來,台灣外部有亞太情勢的改變,從2008年到2014年的太陽花事件之前,馬政府的執政效果在哪裡?ECFA的效益在哪裡?小市民有感嗎?薪資所得有成長嗎?經濟成長老百姓滿意嗎?總總的疑問與年輕人的失落感等,某一個程度的對馬政府、對國民黨的不信任投票,就是透過“反服貿”來呈現的。
中評社問:2012、2016,民進黨推出的是同一位候選人蔡英文,4年過去了,民進黨是否會有新的展望、契機?
答:在過去4年來,台灣外部國際情勢因為中國崛起與美國重返亞太而有極大改變,內部情勢透過公民社會崛起也在做結構性的改變。此時,對兩岸關係來說,即是機會也是挑戰;包括藍、綠、中間選民都在期待一個有國際觀、理性、專業、務實,並具有國家主權意識,有智慧帶領台灣、且台灣人可以信任交託的領導人。不管下一任的台灣領導人是誰,必須了解三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