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國兩黨參選人對中國出現的負面態度,來自於中國自1990崛起以來,容易從物質角度來詮釋中國崛起現象,進而產生“中國利益增加,就是美國利益減少”的認知。美國在想,有朝一日,中美之間也會遇上美日貿易逆差的衝突,美國現在就在打預防針,並有“重返亞洲”的宣示。
“重返亞洲”是民主黨的希拉里在國務卿任內提出,而且她有可能是下屆美國總統;另一位共和黨參選人、有極右的川普,在公開場合對中抱持敵意的態度,某種程度,這兩人的的立場與態度是部分美國輿情的反映。
但王宏仁說,美國選舉之前,候選人講話都會比較偏激,等到當選後,還是要和中國坐下來對話。現在表演的“反中”戲碼,目前是要告訴選民很重視並捍衛美國國家利益,但執政時就可能不同了。選舉確實提供了政治人物演戲的舞台,中外皆然。歷史上,反中最激烈的美國共和黨尼克森,當選後成了開啟中美建交、中美關係正常化之路的國家領導人。
王宏仁,學術界傾向觀察習近平訪美重點,在於聯合國大會演講,特別是觀察習近平對全世界宣示中國在世界的角色有沒有做改變。至於“習奧會”相對來說,形式意義較大。
前任中國領導人胡錦濤曾在聯國大會發言中,正式將“和諧世界”做中國外交政策的方針,現在要看習近平,會向全世界重申“一帶一路”、“中國夢”、“新型大國關係”?還是有新的政策宣示?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這樣重要場合所作的宣示,無論內容為何,都是有相當意義的。
針對媒體報道美國國安會國家安全顧問萊斯21日指出,美國長期以來的一貫立場不變,美國信守基於“美中三公報”和“台灣關係法”的“一個中國政策”;而美國的根本利益是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美國反對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
王宏仁認為,以美國立場而言,美國要的台海現狀,是不能危害美國利益的現狀,美國要能控制的現狀,兩邊不要找麻煩。他認為,基本上,中美關係現在要處理的事太多,台灣問題在中美之間,似乎愈來愈不是一個核心、重要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