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端耀說,相對於今日美國軍艦在南海的行動,兩年多前的東海也有相同的狀況。當時,中國宣布了東海防空識別區,美國隨後有也有軍機前往巡行。中國的態度是“你做你的,但我在這裡會持久的經營下去。”因此,中國不會改變在南海的經營與步驟,雙方也會避免軍事上的對抗。
他認為,美國在南海採取的行動,所要傳達的訊息除了表達不滿之外,也在做給盟邦看。但中國也會有一些作為,否則周邊國家也不會把中國看在眼裡。“這樣的遊戲回去持續下去,南海的情勢會時而走高、時而趨緩,但是不會停止,因為這是一種中美的權力競逐。”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才結束訪美,中美雙方還舉行了高峰會,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卻在南海出現關係緊繃的發展,不免令外界感到有些錯愕?
鄭端耀分析,中美關係有合作面,也有競爭面。21世紀的中美關係,競爭與合作的層次都會升高,但也會進行多手策略,亦即也會握手、也會較勁,這樣的情形不會減少。
其實,在“習奧會”時,奧巴馬也有點到美國不同意中國在南海的相關主張,高層的外交可以緩和彼此的關係,但並沒有降低衝突,這代表雙方的互信還無法建立、利益矛盾依然存在。如何去管控矛盾、避免直接衝突?中美之間那沒有妥協,但這並不代表要攤牌。
再談美國軍艦巡行南海,一時之間帶來的中美緊張關係,也凸顯的台灣在南海議題上的為難與尷尬之處。事實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承接了“中華民國”對南海的主張,換句話說,兩岸對南海的主權主張是一致的,但是台灣又不能公開的與美國的政策相衝突。
鄭端耀說,這幾年來,台灣有關南海的議題一直保持低調,在實際的行動上也沒有和中國大陸合作,甚至可以說是“不合作”的,反而間接的有點要和美國站在一起 ,但又不願說出來,這是因為在很多層面台灣要承受美國的壓力。
他強調,台灣在南海的議題上要提高警覺,特別是台灣還擁有太平島,在外交與安全上應該要有所維護。台灣在外交作為上,應該保持低調、中立,與中美雙方保持等距、保持安全的距離,台灣既要主張對南海議題有參與權,但不要涉入強權的鬥爭,台灣也沒有這個能力涉入。這當中的拿捏,其實是並不容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