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4日電/白岩松在“兩會”中建議:健康教育應該上升為國家戰略。很顯然,作為資深記者,白岩松深知傳播的力量,而只有國家制定的頂層設計,才可能使健康知識於公眾間的傳播,保證權威和力度。
目前,困擾國人的疾病主要是腦卒中、糖尿病、癌症等,這些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病,如果提前實施健康教育和生活干預,發病率分別僅有現在的45%、50%、66.6%,無論是病患本身還是國家的醫療資源和費用,都會大大降低。以對高血壓進行以膳食營養干預為主的社區綜合防治為例,每投入1元,將節約心腦血管治療費用8.59元,而營養不良改善項目,每投入1元,將節省健康開支6元,這種“低投入高產出”的賬,其實早在中國古人就已經算清楚了,所以中醫才會在很早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概念。
遺憾的是,對這類問題的重視多是在發病之後,或者後遺症出現之後,人們在既成事實之後才開始重視養生。但既然是“生活方式病”,它的形成就是在經年已久的生活細節中點滴積累的,想通過任何一種方式迅速扭轉都很難實現,這也是“病去如抽絲”的原因,將健康教育上升到國家戰略地位的必要性,也由此凸顯,只有這樣,才可能形成一種全民性的健康生活態勢,進而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這種習慣一旦形成,改善的不僅是慢性病和國民體質,還包括與生活、消費相關的世界觀、價值觀,後者對社會進步的影響,就不僅僅是節約醫療經費的問題了,一個具有健康生活方式的民族,也一定是個活力四射,積極向上的民族。
健康教育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另一個好處是,避免各類“網紅營養大師”擾亂視聽,特別是在國人開始關心養生,關心健康的時候,這個需求的土壤日趨光大,由誰來在這片土壤上播種?播種的質量如何?因為涉及整個國計民生,同樣需要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去把控掌握。
(來源:《北京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