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萬隆(左二)與台灣企業家等到漳州參訪台資企業營運概況。(中評社 趙家麟攝) |
所以,企業會評估,待在台灣有利的,就會在台灣紮根,在台灣不利的、競爭力少的,當然就要去國外尋找生機。再說,台灣內需市場小,企業有很大的韌性,到哪裡都能生存,大陸是最好的選擇,東南亞也很好,他相信企業自己會有所選擇。“哪裡有資源、哪裡有商機就去。”
記者問:在全球化、區域經留整合的趨勢中,台灣的產業要維持競爭力,有哪些關鍵?
廖萬隆認為,台灣新政府要有振興經濟的政策,政府要給企業好的投資環境,包括人才、資金、土地、人力、市場等,要營造讓國外企業願意到台灣投資的環境。國外企業願意買台灣的產品,台灣的企業就能生存下來。如果台灣生產的東西沒有競爭力、價格高,企業活不下來,當然就要去找條件好、成本低的地方謀生路。
所以,政府要振興經濟,提供好的環境、條件、政策給企業,讓企業有競爭力,企業就會留在台灣,要不然,當然會出走。
至於陸資是否入台的問題?廖萬隆認為,陸資應該有條件適度的開放,不要嚴格緊縮,“陸資來可以注入台灣新血,也是好事。”所以,對陸資問題,政府要專案來研討,看哪個產業、哪裡條件可以適度開放,他相信應該是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