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大將閩南文化研究中心更名後,學者繼續啟動閩南文化國際合作工作坊。(中評社 趙家麟攝) |
中評社台南9月9日電(記者 趙家麟)由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補助、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執行的“東南亞閩南廟宇及貿易網絡:越南與馬六甲海峽閩南族群之比較研究”計劃,9日在成大重新啟動國際合作工作坊,並宣布以閩南文化為主的三項跨國學術研訪會,近期內將在金門、馬來西亞、台南舉行。
成功大學原於2012年成立“閩南文化研究中心”,但在今年8月1日被更名為“多元文化研究中心”。由於成大的閩南文化研究近年來與兩岸、東南亞學者攜手合作並已累積相當成果,是否因為招牌被換掉而能繼續?也受到關注。
原任成大閩南文化研究中心執行長的中文系教授陳益源,甫卸下台灣文學館館長並回任成大教職,在中心易名之後,趕在開學之前,9日與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主任戴華邀請台灣、越南、日本、馬來西亞等學者,共同重新啟動“閩南文化國際合作工作坊”,等於宣告閩南文化在兩岸與東南亞相關研究的持續合作與交流,已邁出重要一步。
9日的“閩南文化國際合作工作坊”主持人陳益源會中宣布,在“東南亞閩南廟宇及貿易網絡:越南與馬六甲海峽閩南族群之比較研究”計劃下,已先後在台南、北京、福州、金門等地進籌備工作,排訂近期內的三項活動,包括:
一、9月28至29日在金門舉辦“科舉制度在金門”學術研討會與“金門歷代進士文物展”
這項活動獲得北京市台聯會的大力協助,提供將原籍金門的進士題名碑珍貴史料。屆時,兩岸文史學者專家將發表多篇論文;此外,與會的兩岸學者還有金門科舉文史,以及舉辦一場“閩台科舉文化合作研究”座談會。
兩岸關係在蔡政府上台後,大陸學者赴台交流訪問的數量大減,但這一場在金門大學所舉辦的研討會、座談會,目前已知有北京市台聯、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福建師範大學、廈門大學、閩江學院、福州大學、泉州師範學院等學者專家、單位負責人與會。
二、11月26至27日首度移師到馬來西亞舉行的“2016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去年以台南開幕、金門舉辦、廈門閉幕的兩岸合作方式舉行;今年首度跨海到馬來西亞吉隆坡的拉曼大學舉辦。有關金門人在東南亞的源流與發展,將是今年的重頭戲。
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院長張曉威表示,星、馬地區的金門人不在少數,拉曼大學將全力以赴辦好研討會。目前已知除了兩岸學者外,香港、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等閩南文化研究學者與會。
三、2017年1月6至7日將於台南市召開的“虎爺暨動物神祇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
這是台南市古蹟大觀音亭興濟宮與成大閩南文化研究學者第六年合作的研究重點主題。預計東亞各國20多位學者將會發表論文。
出席今日國際合作工作坊的學者專家有:張曉威(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院長)、邱彩韻(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中文系講師)、阮黃燕(越南胡志明市人文社會科學大學科研處副處長)、裴光雄(越南國家文化藝術院文化遺產組主任)、荒木達雄(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候選人)等國外來賓,以及台南市大觀音亭興濟宮、金門縣文化局代表,和金門大學、屏東大學、東華大學、雲林科技大學等校關心閩南文化研究的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