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道聰出示申請福船「航波台灣」計劃書,向中評社說明造船航訓緣由與申辦過程。(中評社 趙家麟攝) |
首先是“歷史街區的保存”,他導入了台南市區神農老街的經驗案例;另一個是“社區文化保存”,他曾在廈門組了參訪團回到台南了解民間燒王船、做 十六歲成年禮的信仰,再於廈門研議推動當地的示範保存空間與組織;還有一項是“環境維持”,也將台灣友善商店的概念提供當地參考。最後是“民俗技藝的保存”,而福船航渡台灣就是由此而來。
鄭道聽說,從“民俗技藝的保存”出發,先是找到傳統造船的木工匠師,依傳統打造仿古福船,從過程中紀錄、保存傳統造船、操作、航行的技術。在福船打造完成、航訓期間,當地協會參與者提出能否循著先民的足跡,駕船航渡台灣的念頭。
他認為,早年先民就駕船航渡台灣海峽的能力,以今日科技,加上航訓技術成熟,應該沒有大問題,關鍵在於台灣方面的法令規章以及政府單位是否同意入港,申辦的結果,算是一切順利。
鄭道聰向中評社表示,為了增加航渡的安全,計劃在福船航行過程中,還有一艘遊艇隨行照顧,福船上保持四人,另有一人加入輪班替換;航線沿途停靠金門、澎湖休息、補給,最後再駛抵台南安平。此行也將迎媽祖、延平郡王鄭成功的神尊上福船,一路保佑人船平安渡過黑水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