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春明與夫人林美音。(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桃園5月10日電(記者黃文杰)針對日據時期日籍水利技師八田與一銅像被斷頭事件,台灣文學大師黃春明9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日本殖民台灣這段歷史,很多時候,確實不能一概而論,若純粹當作政治議題來看,就會變成政治事件,他比較擔心是繼續這樣發展下去,會變成意識形態的鬥爭。
黃春明,1935年生,台灣宜蘭縣羅東鎮人, 文學家,出版過《兒子的大玩偶》、《鑼》、《莎喲娜啦.再見》等膾炙人口的小說,帶有濃濃的鄉土寫實與社會批判,蘊含著鮮明的民族意識,尤其《莎喲娜啦.再見》中,被迫帶日本人到礁溪去嫖自己同胞姊妹的黃君,那種內在的衝突,令人不忍。
中原大學舉辦“2017樂讀節”,9日以“黃春明父子藝文聯展”展開序幕,安排黃春明、黃國珍、黃國峻父子三人作品,包括油畫、撕畫、素描等共20幅畫作。
黃春明最疼愛的兒子黃國峻,也是作家,不過2003年6月20日自殺身亡,得年32歲。
這次“黃春明父子藝文聯展”也有黃國峻作品,題目是《朝拜聖嬰》,臨摹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柯勒喬。
據黃春明回憶,這幅畫其實要國峻送給他阿公的禮物,當時國峻的阿公因病臥床,身為兒子的黃春明,卻未能到醫院相陪,等到國峻阿公醒來,發現一群不認識的基督教會友,幫忙禱告,相當感動,後來更因此信了基督教,祖孫以《朝拜聖嬰》為紀念。
黃春明2014年,被檢查出罹患淋巴癌,定期治療與復健,已經鮮少在公開場合露面,這次中原大學替黃春明父子舉辦作品展,讓83歲的黃春明相當開心。
活動開始之前,黃春明接受中評社訪問,先聊聊“撕畫”作品,也針對日本殖民台灣歷史,以及八田與蔣介石銅像接連斬首,應該用怎樣心態來看。
黃春明說,會從事“撕畫”創作,主要是年輕時候在廣告公司上班,當時很多廣告都刊登在雜誌,那些上雜誌廣告頁的顏色很漂亮,又是銅板紙,因此嘗試撕下來當自己創作,挑要用的色塊當作顏料,後來沒有在廣告公司上班,就沒有創作。
被問到,日據時期日籍技師八田與一銅像被破壞,黃春明說,日本在台灣殖民,是全面性,當時日本人在台灣,從事不同行業,好比老師、水利工程,也有政治與經濟殖民,當然也會替台灣引進科技、科學、農業生產等觀念。
黃春明告訴中評社,必須要說的是,八田與一替台灣規劃興建嘉南大圳,認同台灣那顆心,是值得敬佩,不是以殖民統治者的心態,高高在上,八田做他該做且做認真做,現在我們看到,嘉南地區的水利灌溉系統,那是不簡單的工程,對台灣是有所貢獻。
他說,有多時候,如果純粹當政治議題來看,就好像政治事件,其實不一定,“砍八田銅像”跟“砍蔣介石銅像”,兩者放在一起,看起來就是政治,問題是蔣介石就是命令就是處決,八田與一也沒有處決,而是把台灣從荒地,慢慢改良成良田。
黃春明認為,這一代人看上一代日本殖民台灣歷史,不能一概而論,好比台灣光復不久,我們老師都是外省人,對我很好的老師很多,當然,那時候都說“外省人很壞”,但是我的老師,都是外省人,對我真的很好,幫忙我的老師都不壞。
他告訴中評社,當然台灣人不壞,不過台灣人壞的人也很多,如果繼續讓事件繼續發展下去,可能會變成意識形態鬥爭。
黃春明說,現在我們說“自然獨”,“獨”這個字當然不好聽,不過對出生地認同,是不會改變,這是瑞士心理學者容格(Carl Gustav Jung )所說,不管有沒有學問,哪裡出生就認同哪裡,就好比母親,會認為最親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