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義舊監大門。(中評社 趙家麟攝) |
中評社嘉義10月25日電(記者 趙家麟)為了百年監獄古蹟建築群的活化再利用,德國魯爾博物館(Ruhr Museum)建館館長Dr. Ulrich Borsdorf受邀,於24日參訪現為“法務部”“獄政博物館”的嘉義舊監獄,見證歷經台灣近代獄政發展與改革歷史的空間,提供未來活化利用建言。
民進黨嘉義市長涂醒哲24日偕同文化局長黃美賢,全程陪同德國魯爾博物館(Ruhr Museum)建館館長Dr. Ulrich Borsdorf參訪嘉義舊監獄。這座興建於1919年、1922年完工啟用的監獄,在1990年逐步結束收容受刑人,目前是“法務部”所屬的獄政博物館,並指定為“國定”古蹟。
嘉義舊監獄共計有28座建築構造體,據考究最初是由受刑人建造。主要建築特色在於放射狀、扇形建築型式的掌控系統,這是源自於西方早期提倡現代化監獄的理想原型,又稱“賓夕凡尼亞式監獄”,最大特徵為中央有一座扇形台來管理周圍呈現手掌狀放射出去的囚房。
嘉義舊監目前仍保留了中央台與三條放射狀男監舍。中央台的上方還設有一座神龕,過去在日據時期供奉天照大神,後來改祭拜入監亡故受刑人及國民革命先烈。
全區28座建築構造體,包括木構造、磚木混合造、加強磚造、RC造、木造RC混合造等五大類,其中尤以木工施作最具特色。嘉義在近百年來是木材生產集散地,監獄的房舍門窗、壁板均為檜木,施工水準較一般建築高。
嘉義市政府表示,日本網走監獄、大連日俄旅順監獄、韓國西大門監獄等博物館館長曾經在相關的研討會中講述,與嘉義舊監同時期的舊監獄,從建館歷史、使用過程活化運用吸引觀光人潮來看,值得嘉義舊監活化運用的借鏡。
德國魯爾博物館建館館長Dr. Ulrich Borsdorf是魯爾工業區活化再造的推手,擁有歷史與德國文學的學術背景,曾於德國波鴻大學和埃森大學擔任客座教授,現為國際間多所博物館的顧問。他建議嘉義舊監可以成為一處結合歷史、文化兼具教育功能的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