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位於社會科學大樓。(中評社 趙家麟攝) |
湯堯對中評社表示,兩岸的人才流動,台灣學者去大陸也將會是常態現象,一待10年、20年都有可能;可是兩岸關係冷淡,與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有密切關係的服貿也談不了;但見中國大陸在智慧科技領域、物流網、大數據等突飛猛進,在人才的流動中,台灣形同放棄了大陸最優秀的人才。
台灣因為少子化,加上高教的師資待遇幾乎是十多年未調漲。大學不聘新進教師,甚至超額資退教師,依統計,目前台灣待業、流浪的博士就有4000多人,而且還在持續增加中,預計到2020年,台灣流浪、待業的博士還突破5000人。另一方面,博士就業難,也造成大學博士班出現招生困境,台灣的人才菁英培育正在惡化中。
他指出,看大陸的優勢產業,朝向規模愈大、愈符合成本的方向發展,蔡政府面對兩岸及世界人才流動與自由市場競爭,應該思考台灣應該站在什麼位置,但到目前為止,各業別的薪資結構未見改變,五加二產業、機艦自造等口號喊得震天價響,實際上執行尚未見到成果。
他認為,人才流動是常態,但台灣是否做好攬才、留才的準備呢?蔡政府的當務之急,應該是加速提供產業發展與人才誘因方面,對於占比逾90%的中小企業,應該建構產業聚落,並由政府與企業一起提供好的待遇,合力支撐研發部門人才,直接投入企業產能、物流、行銷等升級。
湯堯表示,台灣處境艱難,幾乎被置外於主要的國際經濟組織,看中國大陸提出的一帶一路、美國最新提出的“印太”(Indo-Pacific)戰略,都沒有台灣扮演的角色。台灣唯一參與的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世界經濟領袖峰會已在越南峴港閉幕,當台灣還在關心誰和誰見面、有什麼互動場面之際,我們應該要問“台灣的希望在哪裡?”
他強調,高等教育產業是台灣的優勢,應該設法透過APEC的平台,南向吸才,展現台灣的軟實力。東盟大學聯盟(AUN,ASEAN University Network)囊括會員國頂尖大學,目前已有32校,台灣如果利用APEC場合,宣示人才的培育計劃,抱對人、機構等,進行專案的合作,這對對台灣的教育產業、與東盟各國的交流、關係深化都會有所幫助,但不知台灣的代表團在APEC,對台灣的經濟發展與區域融合有什麼具體進展?
湯堯對中評社表示,兩岸關係與人才的流動,從未來性、經濟因素,加上與中國大陸同文同種,人才用腳決定、持續西進的趨勢,台灣只有接受;兩岸關係若遲不改善,誰會吃虧?整個形勢會愈來愈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