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李佩珊。(中評社 趙家麟攝) |
中評社嘉義12月8日電(記者 趙家麟)綠營“立委”相繼提出兩岸往國與國關係方向移動的修法建議,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李佩珊7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內容與蔡英文強調可預期、不挑釁的兩岸政策不相容,但這些聲音的出現,顯示了蔡的聲望與民意支持度起伏,也會對蔡的兩岸政策延續性帶來挑戰。
李佩珊,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學術研究專長在制度分析比較政治 、政治經濟學 、東亞研究,主持“東南亞與一帶一路區域政經研究室”。
民進黨“立委”蘇巧慧提案變更大陸委員會為中國事務委員會,並裁撤“僑務委員會”;另一位民進黨立王定宇則是提案修法,在外患罪章中加入“敵人”,並明訂共諜行為及刑責等。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已對媒體說明,更名不符合《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外患罪章修法是法律問題,與政治及意識型態無關。
李佩珊告訴中評社,“大陸”是兩岸用語,不採兩岸用語而稱“中國”,大陸就成了“他國” ;另外,提案修法將共諜納入外患罪章等,這些提案都意含了兩岸關係往國與國關係移動,但與蔡英文目前的兩岸政策屬性不符,她認為綠營“立委”的個別提案形同讓兩岸關係雪上加霜,並不符合蔡的兩岸政策基調。
她指出,蔡英文的兩岸政策雖然因為九二共識問題而形成僵局,但基本上“維持現狀”仍是蔡的兩岸政策團隊主流意見,亦即要力求穩健,不挑釁、可以預期、不會有意外、不急獨、避免兩岸衝突升高。
李佩珊表示,泛綠陣營裡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有一些人並不認同,當蔡英文的聲望走弱時,這些聲音就會浮現出來。這個現象已反映出蔡的聲望、民意支持度的起伏,會對蔡的兩岸政策延續性帶來挑戰。
李佩珊說,兩岸關係雖然僵持中,但目前還算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蔡英文並不希望兩岸關係惡化下去;因此,這些綠委的提案應屬個別意見,不能視為蔡兩岸政策改變的風向。
她說,值得注意的外在變數是,蔡政府上台後因兩岸關係僵持,台灣的安全問題也靠向美、日,但美國總統特朗普卻是一個很大的變數。特朗普6日宣布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後,震驚國際社會,對中東情勢、美國安全都增添來隱憂;台灣靠向美、日,就要面對特朗普這個不確定變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