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9日電/繼禁售晶片七年令在港上市的內地手機生產商中興通訊陷入“休克”狀態後,美國調查矛頭轉向規模比中興大得多、全球手機銷量第三的華為,益顯美國這一輪挑起的中美貿易摩擦,目的不止在消減赤字,更重要的是遏制中國高端技術發展,以防其取代美國執世界牛耳的地位。
星島日報今天社論說,在這場經濟攻防戰中,擔任美國“頭號打手”的,是日內將隨同財長努欽訪華的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萊特希澤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三十多歲的青壯期時,曾擔任列根政府的副貿易代表,亦是當年打壓日本經濟崛起的重炮手。
當年日本製造業突飛猛進,對美國貿易有大幅盈餘,單是日本汽車已經把美國三大車廠打得焦頭爛額,日企NEC半導體銷量超越美企全球稱冠,內地譯做索尼的新力影音產品橫掃美國市場,日本財團大手筆收購美國資產,新力收購了荷里活六大製片公司之一的哥倫比亞,以及歷史悠久的美高梅片場,三菱則收購了紐約歷史性地標洛克菲勒中心,新力創辦人盛田昭夫和政客石原慎太郎合著了《日本可以說不》,美國商學院要研究日式管理成功之道。
老驥伏櫪 重施對日故技
社論說,當年美國的反擊利器,就是《三○一條款》,指日企侵犯知識產權,萊特希澤作為談判代表,成功逼使日本“自願限制出口”,美國同時拉攏其他經濟強國,透過《廣場協議》,逼使日圓大幅升值,導致日本經濟由盛而衰,迷失逾二十年。前首相福田康夫本月就提醒中國,面對中美貿易糾紛,要吸取當年日本的教訓。
當今美國總統特朗普找來年屆七十的萊特希澤出山,同樣的人,同樣用上《三○一條款》招數,特色是他負責撰寫的《特別三○一報告》提及“中國製造二○二五”逾百次,並且花上一半篇幅指中國政府以不同身分大舉收購美國科技公司,來獲取美國的知識產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