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反殖民圖文展4度訪台南 藍博洲:不能忘
http://www.CRNTT.com   2018-06-25 00:09:51


“反殖民與台灣光復—日據時期台灣歷史圖文展”第4度在台南展出。(中評社)
 
  藍博洲表示,在台灣抗日愛國主義光榮歷史被日本“殖民有功”謬論竄改的今天,這樣的展覽在台南地區展再多次、再多的地方也不嫌多。通過學習這段歷史,人們得以深刻理解什麼是真實的台灣史,什麼是政客扭曲倒錯的假歷史;人們也可以通過展覽呈現的客觀的民眾史,理解兩岸關係的歷史發展進程,從而能夠促進歷史造成的台灣問題的早日解決。

  與會的國民黨台南市議員王家貞表示,這項展覽去年在地方與主辦單位的合作奔走下,曾經到台南市議會展出,目前在台南巡迴已經展到了第四場。她表示,錯誤的史觀將島內社會發展引導到錯誤的方向,使得社會對立、政治惡鬥不斷,而台灣早就已經沒有再繼續內耗的本錢。她說,認清史實,為台灣社會找到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是作為政治人物最基本的良心,同時對主辦單位及展覽表達支持。

  現居台南、來自高雄甲仙的王素雲女士談起日據時期被強迫到南洋充當軍伕的父親時忍不住掉淚。她說,太平洋戰爭末期父親被日本殖民當局強徵到南洋戰場,留下妻兒獨自艱辛過活,戰事末期王素雲的父親與其他被強徵的同胞躲進山區而得以倖存,一直要到戰爭結束才回到台灣,台灣光復不久即因肺癆病逝。

  王素雲表示,她是遺腹子,從小聽母親泣訴日本帝國主義的對殖民地台灣人民的壓迫與戰爭惡行,然而卻同時深感在台灣的政治氛圍中,要平反這段被殖民的歷史是這樣困難,她以家族經歷對台灣當局美化殖民主義表達深刻的控訴。

  另一位台南在地鄉親陳女士,在活動中起身走到“米.糖.嘉南大圳.水租”的展板前,指著展覽內容中的這段話:‘1935-38年,台灣稻米生產量的50.8%(4,750萬石,1石=10斗)卻移出給日本人吃。台灣人沒米飯吃而吃“蕃薯簽”。’她說,她的家族世居嘉南平原,上述這段話完整道出年邁的老母一再說起的被殖民記憶,說到激動處終於忍不住落淚。她表示,當今台灣社會對於日本殖民歷史不僅沒有反省,反過來還要歌頌以壓迫台灣人民為目的的殖民地現代化設施。然而,更使她痛心的是,在既定政治意識形態操弄下的社會氛圍“甚至容不下說真話的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