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中閔分析台灣焦慮主要來源。(中評社 趙家麟攝) |
他認為,高教危機已迫在眉睫,不是危言聳聽。他舉台大師資流失嚴重為例,2016年,3萬多位學生,2000多位老師,老師的人數比例已少,將近6成都是正教授,估計未來有3分之1的老師要在未來10年內退休,還有年金問題引發中壯代學者出走問題。台大在國際競爭中如果請不到最好的老師,請二流、三流老師進來,會決定台大的水準,還要長廂廝守二、三十年。
其次,亞洲高教市場蓬勃發展,學生快速流動,各國無不想方設法吸引學生,成為“國家”重要產業與人力政策;現在,新加坡、韓國、日都本等在找最好的學生,但台灣的政策與新南向結合,吸收對象卻是22k、找廉價勞工,與他國吸收菁英的目標完全背道而馳。
管中閔表示,台大的危機與挑戰,也是台灣高教的挑戰,今年2018年是台大創校90年,2028年創校一百年,台大過去90年引導台灣進步,扮演領頭羊角色;台大要思考如何在下一個一百年繼續引導台灣?與其抱怨台灣的憂慮、自怨自艾,台大、高教應該設法召喚年輕的生命熱情,打開門戶,接受外來挑戰,敢於創新,讓台灣社會進一步向上提升,這些人才能決定台灣的未來,而不是一群西瓜的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