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全國人大台灣省代表團副團長陳軍。(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 黃文杰)針對高雄市長韓國瑜將在3月底訪問香港、澳門、深圳與廈門等城市,大陸全國人大台灣代表、北京市政協副主席陳軍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她欣賞廈門市長莊稼漢戲稱自己外號是農民兄,“莊家漢”力挺“賣菜郎”,這說明一個道理,我們彼此付出彼此收穫,大家利益在一起,整個心在一起,兩岸就會在一起。陳軍為台東阿美族,父親陳連生在十九歲時被國民政府徵召參與國共內戰後留在大陸。陳軍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體育教育論專業。
十三屆全國人大台灣省代表團全體會議8日在北京萬壽莊賓館舉行會議,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親自出席,人大台灣省代表團共有13人,代表團團長為黃志賢,其他成員還有許沛、鄒振球、張雄、張曉東、陳軍、陳雲英、林青、符之冠、梁志強、曾力群、蔡培輝、廖海鷹等人。
陳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華僑委委員、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台盟北京市委全主委、台盟中央常委,全國台聯理事,北京市政協科技委主任,她是台灣原住民後代,人大台灣代表團的副團長,也是黨支部的副書記,人大台灣團全體會議結束,接受中評社訪問。
被問到兩岸融合看法?
陳軍說,兩岸關係就是一家人,雖然認知還有差異,有些不同,但是這些可以化解,只要增進更多的瞭解。
她表示,台灣還有很多親人,有人住在台北、新北,也有住台中,當然老家台東更是不少原住民親友,自己人沒有在台灣,但是現在兩岸溝通信息非常發達,很多朋友,通過微信彼此溝通,甚至每天早上還會彼此問好,
陳軍表示,大陸這次頒佈惠台31條等措施,發現住在大陸的台灣同胞,對31條的認識確實比住在台灣更瞭解,研判牽涉到媒體宣傳的差異。
被問到台灣民眾覺得大陸對於統一,有時間急迫性與壓力的看法?
陳軍認為,確實有些鄉親或許認為大陸有統一時間表,但是以她的理解是,增加彼此瞭解才更重要,要互相的瞭解,就像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報告中提到,“共創共享”美好的未來,但至少要先“共創”,雙方都要有付出,才能一起享受美好成果。
她也回答中評社有關韓國瑜月底到大陸訪問看法。
陳軍說,所謂“融合”有制度,包括措施、更多是心理層面,做到大家彼此認同,這次廈門市長莊稼漢戲稱自己外號是農民兄,歡迎韓國瑜到廈門訪問,可是一個是種田的,一個是賣菜的,可以彼此交流,至這說出一個道理,我們彼此付出就會獲得,大家的利益在一起,整個心在一起就會在一起,只有心裡走近了,利益在一起,共同的家園才能建立。
被問到今年兩岸關係,在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會上的精神講話,民進黨蔡政府反彈並抵制一國兩制,會不會讓兩岸愈走愈困難?
陳軍解釋,有這個壓力也是很正常,從情感及認知,會發現彼此有些不一樣,就需要透過協商,看看能不能達到共同目標,當然有人認為速度太快,但是別忘了,推進的過程中,台灣也可以跟大陸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
她分析,或許台灣不能理解,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後的差異,“對我來說感觸最深刻、太深太深了”,我們都是中國人,這樣的紅利可以共同享受。
陳軍告訴中評社,大陸講的兩制台灣方案,是民主協商。就是“民主”加上“協商”,要知道,中國共產黨就是跟八個民主黨派協商,一直走過來,從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就是這樣的做法,更多是在決策、在協商,也就是決策前的協商。
“對民主協商,我非常有信心”,陳軍要告訴台灣鄉親,這條路是可以走的,台灣目前信心度不夠,在於不瞭解,不用過於擔心,身為人大台灣團代表,會努力當這個橋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