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青認為不應刻意將簡體字這一問題政治化。(中評社記者攝) |
中評社香港7月11日電(記者 梁卓鈞 陳曉)第六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10日在廣州舉行,兩岸精英才俊在論壇上互敞心扉、各抒己見氣氛好不熱鬧。在文化教育專題座談會上,近百名兩岸文化界人士共聚一室,各自就對方的文化發展和教育問題表達了意見。其中座談會主持人,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田青對兩岸使用繁簡體字的問題發表了講話,他認為,簡體字由來已久,兩岸都有使用,所以不應刻意將簡體字這一問題政治化。
田青表示,簡化字並非由中國共產黨首先發動的,簡化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唐代,當年在研究敦煌壁畫時就已經發現過簡化字。他指出,古時和尚的抄經工作十分繁重,有時和尚們為圖方便,就使用簡化字代替筆劃多的字,其歷史由來已久。“簡化”其實只是書寫者的一種內在的要求,這是一種普遍的存在。
田青說,早在1920年,錢玄同以及一批文字學家就提出了簡化漢字的願望,而當時在中國許多的知識份子和學者都支持這一觀點,包括了魯迅。所以蔣介石在1935年就曾經公佈了一個漢字簡化字的字表,但他當時因公務繁忙,將這件事擱置了。
他指出,而到了1949年,中國需要發展、需要建設千瘡百孔的國家,可是在有幾億文盲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中國共產黨才提出推行普及簡化字。而且許多的簡化字根本就是古時已有的俗字、異體字、草書字和行書字,可以說根本就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部份。所以台灣的年輕朋友要多了解一些簡體字的歷史背景、由來和在這幾十年來所起的作用,對這一種書寫方法多一些認知。
田青認為,大陸現在也沒有禁止使用繁體字,很多的書法家都在使用繁體字,其中還包括了身為書法家的毛澤東。而台灣也沒有完全不用簡體字,在台灣很多的地方還是可以看到簡體字,所以繁簡體字並不是一個大問題,更不能把它刻意政治化。而且現在的科技這麼發達,在電腦上按一個按鍵就可以解決繁變簡、簡換繁的問題,很簡單。台灣的朋友不需要把這問題想的太嚴重,不必太過擔心這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