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迺強:是不是馬來西亞不值得中國投資?還是馬來西亞限制中國人到當地投資?
鄭赤琰:關於這個障礙問題,馬來西亞副首相最近表示歡迎中國人到大馬投資,過程中保證不存在障礙。而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回應指中國會加大對馬來西亞的投資額,我認為中國的回應是值得肯定的。
中國需要改變貿易思維,不要再做“世界工廠”,只出口製作品,在我看來,中國應轉而對外開發資源,像石油、礦產,但這還是不夠的,中國還要出外找兩種資源:人力資源和農業資源,尤其東南亞的農業發展潛力大,很多資源都沒有被開發。以英國為例,她的崛起也是得力於人力和農業這兩種資源。在人力資源上,英國利用中國人和印度人;在農業資源上,英國在馬來西亞找到開發橡膠和棕櫚油的基地,這兩種農業馬來西亞都成為世界之最。
劉迺強:為什麼礦產不如農產品?
鄭赤琰:礦產不能持續發展(non-sustainable)。而且糧食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全世界最賺錢的公司也是生產農產品的公司,加上現在流行基因改造食物,所以我覺得農產品的投資前景很大,中國不應再依賴出口工業產品,應該利用鄰近東南亞國家的地理優勢,開發更多農產資源。另外,農產品有助工業發展。以橡膠為例,它是解決建築物(像橋樑)熱漲冷縮的最好原材料。現在全球提倡發展綠色經濟(Green economy),利用植物開發能源,像棕櫚油便已開發為能源好材料,所以中國可以多在這方面下功夫。
劉迺強:換言之,東南亞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而很多都還沒有開發,如果中國能夠早著先機,收獲應該會很大。你剛才提到中國可以利用馬來西亞作為進入東盟的一個突破口,意思是中國要加強對馬來西亞的投資、開發當地資源?
鄭赤琰:沒錯,對於這方面的工作,我早前提議把北京農業大學引進東盟,成立一個東盟10+1農業大學。
前北京大學副校長、後來出任北京農業大學的校長陳章良早前在印尼做研究,培植出新品種的軟木,應用在造紙工業,非常成功。但值得一提的是,陳章良把這種軟木引進海南島種植,結果破壞了當地的稻田水源。我想說的是,開發農業不等於要破壞環境、砍伐樹木,這種思想早已過時。
總的來說,由北京農業大學牽頭,或者再加上廣西農業大學、雲南農業大學,把科技引進東盟,成立東盟10+1大學,可以幫助東盟國家開發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