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30日電/據《日本僑報》報道,3月29日,《日本僑報》發表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學博士兼中國察哈爾學會研究員趙新利撰寫的題為《中國大愛溫暖震後日本 公共外交改善國民感情》的評論,指出日本大地震發生後,中國在第一時間對日本進行慰問,並展開了救援活動,日本媒體對此進行了較為充分的報道。中國對日本的無私援助,在結果上成為一種發自內心、充滿善意的公共外交活動,很大程度上溶解了兩國民眾感情中的堅冰,溫暖了中日關係。
評論摘要如下:
3月28日下午,中國政府向日本提供的第二批救災物資從北京國際機場啟程。此次日本地震發生後,中國政府和民間各層次、各領域都展開了立體的救援、捐助、祈福活動。中國對日本的無私援助,在結果上成為一種發自內心、充滿善意的公共外交活動,很大程度上溶解了兩國民眾感情中的堅冰,溫暖了中日關係。
3月11日,地震發生當天,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致電日本首相菅直人,代表中國政府向日本政府和人民致以深切慰問,表示中方願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幫助。外交部長楊潔篪、國防部長梁光烈分別向日本外務大臣鬆本剛明、日本防衛大臣北澤俊美致電慰問。日本主流媒體都對溫總理在第一時間表示願意提供必要的幫助進行了報道。
3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致電日本天皇明仁,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就日本東北地區發生特大地震災害表示誠摯慰問,對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祝願日本人民早日克服困難,重建家園。對胡錦濤主席提出的“中國政府和人民願繼續提供必要的幫助”,日本媒體給予關注。
3月14日,溫家寶在記者招待會結束之前特意問:“有沒有日本記者?”並通過日本記者向日本災民慰問。日本主流媒體對此都進行了報道,指出中國在改善因釣魚島撞船事件而惡化的兩國關係的善意。《讀賣新聞》還介紹了中國輿論調查顯示,83%的人認為中國應為日本地震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反對者為13%,基本客觀介紹了中國國內的民眾情緒。
3月13日,中國國際救援隊趕赴日本,深入災區參加救援。雖然有數十個國家的國際救援隊紛紛赴日參加救援,但由於這是中國國際救援隊首次前往日本參加救援,日本媒體對中國救援隊給予了高度關注。《每日新聞》等多數媒體都回憶了2008年四川大地震時日本救援隊對兩國關係的改善。日本時事通訊社則指出,中國救援隊在第一時間進入災區展開搜索救援活動。此外,在核輻射上升後,法國等國家救援隊已經撤退,而中國救援隊則堅守救援第一線,日本網絡媒體也給予了關注。
3月13日和3月1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和《人民日報》分別以“面對天災,中日有難同當”和“危難時刻,人類需要互相溫暖”發表社論,指出“為異國他鄉的人們祈福,就是為自己祈福;幫助受災的人們重新站起來,也是在幫助自己”。日本多個網絡媒體都對社論內容進行了編譯加以介紹,很多日本網民為中國在日本大地震面前表現出的 “大愛”而感動。
3月18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前往日本駐華使館吊唁日本“3•11”地震遇難者。日本《朝日新聞》、《讀賣新聞》、日本電視台等主流媒體都給予了關注,並指出,“中國國家主席因自然災害等原因親自前往一國的駐華大使館,是極其罕見的舉動”。
除中國官方提供的價值3000萬人民幣的救援物資和2萬噸燃油外,此次日本大地震發生後,中國民間也出現了捐助和聲援活動,日本媒體對這些都進行了關注。清華大學等中國多所大學出現了給日本災民捐款的活動,3月17日,《讀賣新聞》對此進行了報道。報道還指出,很多中國人在日本駐華大使館微博上留言“日本加油”,並呼籲更多人給日本災民捐款。16日《環球時報》發布《讓我們向日本伸出溫暖的手——100名中國學者的倡議書》,日本《產經新聞》等都給予關注,並指出在釣魚島撞船事件和歷史問題上對日進行嚴厲批評的《環球時報》發表這樣的倡議書,十分罕見。此外,蘇寧電器等中國企業的對日本救災的捐助活動也受到日本媒體的關注。
地震發生後,中國在第一時間對日本進行慰問,並展開了救援活動,日本媒體對此進行了較為充分的報道。整體上,在地震救援期間,日本媒體的涉華報道呈現出友好、感動的氛圍。這些報道無疑化解了部分日本民眾心中長期以來形成的“厭華”情緒。有日本朋友給筆者發來郵件:“歷史上日本曾對中國做過那麼殘酷的事情,而現在中國對我們進行如此善意的救援,真是讓人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