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爭取生活溫飽,突尼斯和埃及的青年都紛紛上街示威,但是兩國政府都沒有致力解決失業問題。在突尼斯南部城鎮卡塞林,人們都表示沒打算投票,一名在示威中失去17嵗兒子的婦女更認為,參選人只是想為自己爭取議席,而不是為人民爭取權益,改善他們的生活,她另一名兒子最近亦因高燒死亡。
貧窮和文盲問題更嚴重的埃及,同樣亦面對著緊張的宗教派系問題。埃及的伊斯蘭分子甚至要求將伊斯蘭道德準則納入國家法律,這或會導致佔埃及人口10%基督徒的強烈不滿。
與此同時,各方都對埃及軍方半信半疑。雖然軍方為埃及帶來了國家結構上的改變(正是利比亞所欠缺的),但是由於軍方在穆巴拉克下台後仍手握大權,許多人因此懷疑到底埃及發生的“革命”還是“政變”。很多政治人物都認為,軍方正尋求在下屆政府中得到絕對的自主權和影響力。
有些阿拉伯人希望利比亞今次成功推翻卡扎菲,能夠激勵其他國家的抗爭行動,特別是敘利亞和也門。
至於也門,喬治城大學北非研究專家保羅.沙利文(Paul Sullivan)表示,由於也門國力疲弱、軍隊鬆散、部落勢力強大,所以也門的情況可能和利比亞甚為相似。沙利文說,“敘利亞和也門的政權仍非常殘暴,但隨著卡扎菲被殺,這些黑暗的政權開始慢慢見到光明。”
他其後補充指,利比亞可能和也門一樣,陷入混亂,利比亞甚至有機會成為“失敗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