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香港出發的保釣人士也順利登上釣魚島宣示主權。 |
文章指出,保釣行動在香港和台灣都不是什麼新鮮事。不過,自從2010年9月的中日撞船事件後,中國對釣魚島主權的示威行動開始升級。
自1970年代起,台灣和香港保釣人士就開始著手釣魚島主權行動,一班中國保釣人士更曾於2002年登上釣魚島。一直以來,日本政府都是以違反日本法律來處理這些保釣行為,最終做法往往是即時遣返他們。近年來,“拘留”已經成為日本政府的常態手段,而懲罰則由警告到罰款不等。但在2010年9月,日本加重對中國漁船船長的刑罰,當時日本政府甚至考慮起訴中國船長。
文章指出,2010年的中日撞船事件令日本重新審視其島嶼防衛政策,也令日本領導人往後更難以處理釣魚島問題。現時,野田佳彥正面對日本國內要求“捍衛”釣魚島主權的壓力,當中包括來自民族主義非常強烈的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壓力。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美韓政策計劃主任施奈德(Scott A. Snyder)早前表示,如果要避免國家之間的嚴重衝突,那麼在面對民族主義的壓力時,政治領導人必須承擔起政治家的角色,他們可以選擇滿足民族主義情緒(通常為政治利益),或者選擇緩和衝突對國家外交關係的影響。
現時,野田佳彥在處理領土爭議上正面對著巨大壓力。文章認為,如果韓國和日本不能就獨島問題(日稱:竹島)的分歧達成共識,那麼就應該在國際法庭解決爭議。另外,日本和俄羅斯就北方四島的談判也失敗收場。俄羅斯領導人選擇登島,並增加駐軍和邀請外國政要承認俄羅斯對北方四島的合法控制權。文章認為,隨著中日的釣魚島爭議不斷升溫,亞洲地區其中一段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可能受到破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