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籲兩岸尊重包容 張亞中在美推廣“統合論”
http://www.CRNTT.com   2014-09-05 00:35:25


張亞中在華府演講談兩岸“統合論”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中評社華盛頓9月4日電(記者 余東暉)正在美國和加拿大多地推廣兩岸“統合論”的台灣知名學者張亞中呼籲,兩岸政府以相互尊重與包容處理兩岸關係,以“一中三憲、兩岸統合”做為兩岸的政治定位與目標,以“反對分離、接受分治、推動統合、共議統一”做為兩岸互動時的應有原則與路徑。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張亞中從8月26日到9月22日在美國的紐約、波士頓、華盛頓、芝加哥、休斯敦、奧斯汀、洛杉磯、舊金山和加拿大的多倫多、溫哥華進行巡回演講,推廣他倡導的“統合論”(integration)。這是他從兩岸現實出發,對兩岸關係未來何去何從作出的思考,希望能引起海外僑界的共鳴,由於張亞中的主張是以維護兩岸和平為最高價值,在星雲大師的鼓勵下,第一次到海外進行全球性大範圍的推銷。他說:“兩岸和平發展是最高價值,應成為思考問題的出發點和歸依,而兩岸相互尊重與包容既是應然,也是互動原則。”

  兩岸“異己關係”日漸固化

  在華府9月2日舉行的演講會上,張亞中首先介紹“統合論”提出的大背景。他指出,1990年代中期起,台灣進入“民主內戰”,這場內戰爭的是國族認同、身分認同、台灣何去何從?合法的工具是選票,方式是選舉。由於涉及“最高道德”,訴求的方式與手段有時違反了人性的“基本道德”,甚而一些違反良善價值的言論均沒有被社會指責。民調顯示,台灣民主化近20年,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持續下降,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持續攀升;在統獨問題上,傾向於維持現狀再決定、永維持現狀、偏向獨立的占絕大多數。他說,“民主內戰”逐漸已分出勝負,但卻是台灣衰弱的開始。台灣民眾被教育成相信兩岸“你是你、我是我”的“異己關係”,但是台灣的經濟卻與大陸愈來愈分不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也不支持台灣的獨立。

  張亞中分析台灣民眾對中國認同感越來越低的原因:兩岸長期隔離,兩岸內戰延續的對峙和敵視教育;台灣民主選舉從一開始就被與族群紛爭、統獨之爭捆綁在一起;從李登輝時代開始,台灣實施去中國化教育;北京在國際上杯葛,強化了台灣的異己成分;兩岸制度不同,價值認知差距。他指出,大陸在經濟快速發展中,民眾文明程度沒跟上,但在經濟上台灣依賴大陸,政治問題又無法解決,於是在台灣產生擔心被吃掉的恐懼,充分表現於“太陽花運動”的反中、恐中情緒。當年國民黨鼓吹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不斷內縮,台灣在惡性循環下不斷糾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