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5日電/據新華網報道,中國和日本分別為全球第二和第三經濟大國,且互為重要貿易夥伴,當前雙邊貿易總額高達3000億美元。一些分析人士指出,釣魚島爭端已開始禍延中日經貿關係,若此情況繼續,則不僅無益兩國經濟,也不利全球經濟復甦。德國和法國的歷史恩怨或許可為破解中日關係僵局提供借鑒。
澳大利亞華人經濟學家郭生祥指出,中日之間的政治和歷史問題,已阻礙雙方經貿發展,這讓人想起歷史上的德法關係。
在郭生祥看來,普法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都與德法之間煤鐵資源爭端和與之伴生的領土糾紛息息相關。他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歐部分國家為促成煤炭和鋼鐵工業一體化,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實現歐洲煤鋼聯營,從而實現資源和行業跨國融通,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德法歷史糾紛。
郭生祥認為,借鑒歐洲煤鋼聯營,探討構建中日產業乃至經濟共同體,或許有助於為兩國複雜關係求解。
無獨有偶,日本外務省前高級官員孫崎享指出,魯爾區豐富的煤鐵資源,讓德法兩國為之爭鬥了數百年,直至引入歐洲煤鋼聯營機制。他認為,中日應當效仿歐洲人的做法,為共同開發釣魚島海域資源,構建某種合作治理機制。
郭生祥指出,中國的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將是史無前例的,其規模或遠大於歐洲當年水平,這構成中日組成利益共同體的堅實基礎,也是日本經濟成長的重要機會,日方應當認識到這一點,做出明智選擇。
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指出,經過數十年的經貿合作,中日不少行業融合程度較高,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這種情況短期內難以改變;另一方面,日本錯誤史觀及外交失策,導致本輪中日交惡,直接威脅地區經貿合作前景。
周永生指出,解鈴還需系鈴人,日方應該也必須拿出改善中日關係的誠意來。盡快打破僵局,符合各方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