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稱,崛起后的中國會否如承諾般與鄰為善,現在鄰國都持保留態度。 |
文章稱,越南的漁船是否會成為亞洲的“斐迪南大公”,南海貧瘠的淺灘是否將是亞洲的“薩拉熱窩”,目前還不得而知。上周,日本派特使前往中國,向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親手交送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親筆信。習近平也同意考慮舉行有關中日領土爭端的峰會。
文章稱,雖然對戰爭的討論有些危言聳聽,但要對此感到擔憂卻有著顯而易見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整個地區都充斥著民族主義情緒。從日本到印度,好鬥的言論不斷被提及。而中國的新領導人習近平也已經表示,不會在領土主權問題上有任何的妥協。
文章稱,19世紀末的德國也發出過類似的“充滿信心的口號”。有歷史學家已經將現在的中國同鐵血首相俾斯麥領導下的德國聯繫起來了。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驕傲的民族主義在當代中國也並非不適用。
然而,中國目前最主要的任務仍是國內事務——保持經濟增長所面臨的巨大壓力、消除貧富差距、應對要求政治更加開放的呼聲等等。所以,在外交事務上擺出強勢的姿態可以轉移對國內矛盾的注意力。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上周在接受採訪時稱,中國人“被喚醒的使命感”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他說:“一個工業化和強大的中國會像1945年後的美國一樣對東南亞各國有利嗎?新加坡對此並不確定。鄰國擔心中國可能會想重新恢復早期的帝國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