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13年2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祖馬。 |
文章稱,非洲人遠沒有被中國完全壓制。非洲國家的政府顯示出了驚人的自信。第一個被非洲最年輕的國家--南蘇丹驅逐出去的中國人叫劉英才,中國和馬來西亞合資成立的“佩特拉達集團”(Petrodar)的總裁,原因是被指控“偷竊”了價值8.15億美元的南蘇丹石油。剛果也將兩名流氓商品交易員踢出了基伍地區。阿爾及地亞也因貪污指控,禁止兩家中國企業參與公開招標。
文章稱,非洲的精英視中國為新興國家中最大的夥伴,但卻並不是唯一的夥伴。巴西、俄羅斯、印度、土耳其、韓國等國也都在模仿中國的非洲之路。印度公司搶走了中非貿易三分之一的生意,有人估計這一份額將會升至50%。
曾經飽受懷疑的中國在非洲的形象也正在改變。面臨著中國競爭的生意人仍然在抱怨,特別是在農業、零售業和小商品業。在馬拉維、坦桑尼亞、烏干達和贊比亞,新的規定限制了中國企業可以參與的領域。然後,越來越多的非洲人認為,中國企業創造了就業機會,帶來了技術,並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投入了資金。在一些小國家,改變尤其明顯。贊比亞總統邁克爾.薩塔(Michael Sata)曾經常批評中國,而當其2011年被選為總統後他改變了態度。去年,贊比亞勞工部部長被薩塔降級處理,而前者曾強烈地抨擊過中國和印度企業。薩塔還派遣副總統到中國,專門談論中贊兩國執政黨的關係。
文章稱,非洲的民主到目前為止並未受到損害。中國對非洲的人權情況視而不見,但卻並沒有破壞非洲的民主制度和規範。在津巴布韋,中國繼續同總統羅伯.穆加貝(Robert Mugabe)合作,但也同反對黨“爭取民主變革運動”(Movement for Democratic Change)發展關係,並邀請其領導人訪問北京。
文章稱,其它由中國在非洲的存在越來越大而引起的擔憂也被證明是無意義的。中國在非洲並沒有引起武裝衝突。相反地,中國還不時地扮演著維和的角色。蘇丹和南蘇丹都是中國的貿易夥伴。當兩國去年在戰爭的邊緣徘徊時,中國同其它國家一起用外交手段進行了介入和調停。
文章稱,只有在非洲最大的經濟體中,中國才變得不那麼受歡迎,更多地被視為了一個競爭者。南非總統雅各布.祖瑪(Jacob Zuma)一直以來都對中國十分友好,但在去年迫於國內的反對而改變了態度。在尼日利亞,央行行長最近批評中國開始流露出了“一絲殖民主義的氣息”。但對此,其它非洲國家卻狂笑不已——在過去,它們的市場經常被尼日利亞和南非強行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