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彼得•戴蒙德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就全球經濟危機開講 (中評社 單寧攝) |
中評社香港12月6日電(記者 單寧)歐洲債務危機持續蔓延發酵,儼然成為目前世界經濟中排他的核心關注。5日晚間,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彼得.戴蒙德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就經濟危機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認為僅僅將視角放在債務危機是狹隘的,房市、衍生產品、金融機構以及目前的債務問題是同時存在、互相作用且最終塑造了今天世界經濟形態的因素。正確的態度應該是用一種多重的視角、多重的關注,來整體看待這一系列的危機。
在這場名為《防患於未然:遏止全球經濟陷入危機的步驟》的講座中,戴蒙德教授從歷史經驗出發,進而談到未來可能捲土重來的經濟危機所包含的四大因素,隨後還在答問環節中一並談到了中國經濟要實現可持續增長將會遭遇的瓶頸。
談歷史,戴蒙德教授將聽眾帶回了上世紀70年代的全球滯脹時期以及90年代的蘇東劇變後的時期。舉出世界資本主義整體陷入困境以及共產主義解體後東歐國家面臨嚴重經濟困難這兩個人們記憶猶新的例子,戴蒙德教授旨在突出創造成功市場經濟的難度。機構行為、消費者行為、市場基礎建設以及政府監管,任何一條都是市場經濟的必需,而上述兩個歷史時期出現的困難,也是源於這四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