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馬丁·路德的時代,意大利人與德國人的處境與如今正好相反 |
而今天,路德富有的後人們以實現統一歐洲烏托邦的名義,選擇了拒絕縱容那些比他們貧窮且對財政不負責的意大利人或者其它“南方人”(歐洲南部)。
有人擔心,認為如果歐洲不能在政治行為上統一行動,進而解決歐元危機的話,繁榮將會一去不複返。同時,如20世紀的悲劇一般,危險的極端政治分裂也會趁虛而入。然而,如果歐洲在當今這個競爭全球化的世界裡,成功地聚攏在了堅實的德國標準之下的話,“南方人”活潑的文化又會變成怎樣呢?
確實,火車必須要正點,賦稅必須要上繳,但是人們擔心的則是這種調和的邏輯最終將會把人們引向何處。偷瞄一眼未來,同時看一看這個星球上最有生產力,卻又是最枯燥、最沒有魅力與活力的地方——矽谷,那些孕育了信息革命的建築毫無特色地堆砌著,只為那些惹眼的商標提供空間。被草坪、大道分割出的這些建築,從建築學上則根本看不出區別。
誰願意用一個交換另一個呢?當然,在生活中也不是必須要做出這種非此即彼的選擇。但即便德國與公司化的美國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著不同,在尋求調和自我獨立與多元化身份認同的這個過程中,我們依舊應當小心對待我們希望得到的那些東西。
對未來心存悔恨,這是不可取的。然而我們也應當每日三省吾身,弄清楚到底是什麼使得生活值得去生活。而且即便是德國人,其實也懂得要時常跋涉至南方,讓自己從對效率的追求中開一點小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