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9日,在倫敦奧運會女子10米跳台決賽中,陳若琳以422.30分的成績摘得金牌,這是中國奪得的第200枚金牌。 |
中評社北京8月25日電/38金27銀23銅,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倫敦奧運會上再創佳績,現有的管理體制和人才培養機制功不可沒。與此同時,中國競技體育在一些項目上按照國際慣例積極推行職業化、市場化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多年來,我國大力推行競技體育體制改革,已呈現奧運會項目,以職業足球和籃球聯賽為主體的職業體育和以武術、圍棋、登山等組成的非奧運項目三大板塊齊頭並進的良好格局。
從1984年的許海峰到2012年的陳若琳,28年間,中國競技體育隨著國家綜合實力不斷提升而日益強大。奪第一個奧運“百金”花了20年,奪第二個奧運“百金”只用了8年,中國軍團在奧運會上一再創造輝煌,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國家影響力和民族自豪感。
毋庸諱言,我國的奧運會項目管理體制能夠高效集中、配置國內競技體育資源,是迅速提高運動成績的捷徑。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通過社會資助、市場開發的模式發展競技體育,但同時也通過政府投入來提升奧運會競爭力。以英國為例,從雅典9金、第十名到北京19金、第四名再到本土作戰的29金,第三名,政府的投入不斷加大。倫敦申奧成功後,為實現在家門口躋身金牌榜前四的“終極目標”,英國政府承諾在6年中投入10億英鎊備戰奧運,結果英國代表團最終名列倫敦奧運會金牌榜第三名。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體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汕說,現有管理體制對中國競技體育的推動效果毋庸置疑,在肯定作用的同時還要不斷進行完善,走符合體育規律的發展路徑,讓社會和企業參與全民健身以及體育產業,推動體育的全民發展。同時,把體育發展完全寄望給市場,目前來看恐怕還缺乏可行性,既不能期望政府持續高投入,也不能徹底撒手不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