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對北極虎視眈眈的亞洲國家中,中國不可避免地展現了最大的興趣,同時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中國還引發了來自各方的警覺。中國對能源以及其它礦產的安全供給有著巨大以及急切的需求,對於其五分之四的進口能源要依賴於穿行新加坡附近的狹窄海峽馬六甲這一戰略軟肋——“馬六甲困局”,中國尤其感到焦慮。
因此,在北極事宜上,中國的投資是雙重的,金融與外交雙管齊下。華盛頓智庫北極研究所的馬爾特.溫博特(Malte Humpert)與安德里亞斯.拉斯波特尼克(Andreas Raspotnik)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國在極地研究上的投入超過了美國(雖然就此事而言,韓國也超過了美國)。中國在挪威極北部的斯瓦爾巴群島(Svalbard archipelago)建立了研究站,而且其破冰船雪龍號的姊妹船也將在2014年下水服役。
然而,中國政府並未拋出自己官方的北極政策,而且擺在面前的阻礙其實也不少。首先,北極地區大部分的資源(據中國估計為88%,丹麥的估計則為85%),位於五個沿海國家尤其是俄羅斯的專屬經濟區內。而且並沒有跡象顯示中國想要因北極而向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發起挑戰,不僅中國自己簽署了這項公約,在北極理事會中除了美國以外的所有國家也都簽署了此公約。中國當前在其它的區域已經有著太多的海洋糾紛,此外這更別提如果想要在北極的極端條件下鑽井或者採礦的話,其也將需要得到北極國家的合作。
此外,北方通道的打通也並不是一個直截了當的大便宜。就算其能夠通航,北方通道依舊是一條充滿著危險的航路。俄羅斯想必將從中榨取一大筆領航及通行費用,而且東北亞面向其它亞洲地區、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貿易模式也正在發生著改變,巴拿馬運河的拓寬或許還將施加比北極融化更大的影響。
而且無論如何,馬六甲困局將依舊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