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的示威活動已趨於平息,在中國船只仍然在釣魚島附近航行游弋之時,中國的各大城市如在2005年爆發反日示威時一般,在9月19日恢復了正常的秩序。
但是,想要中國公眾按照單一的劇本去行動,這已經變得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困難。尤其是在微博時代,中國民眾可以在網絡上寫就另外的故事。一些民眾在微博上表達了因自已同胞們的過激行為而引發的尷尬情緒,另外一些民眾則描述了官方對示威所進行的協助。
中國對日本的憤怒真實而且持久,同時日本在戰爭中對中國的殘酷掠奪長久以來也都是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中國民眾同樣還有不少其它的抱怨,腐敗、污染、徵地等等,都有可能引發零星的抗議。因此從短期來看,善用因日本挑釁而引發的怒火確實可以被中國當局視為具有吸引力的權宜之策。
基於過去10年內所做的調查,美國學者唐文方(音)與本傑明.達爾(Benjamin Darr)在本月出版的論文中對此作出結論稱:“在暫緩對變革的需求上,民族主義可以被當做是一種強大的工具。”兩位學者還發現,中國在此項研究所調查的36個國家與地區中有著最高程度的民族主義,而美國與日本的排名也頗為靠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