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虛擬歐洲”遊戲中,虛擬的人們被分為好的歐洲人與壞的國家主義者或民粹主義者,而那些壞蛋們則將被“更加歐洲”所打敗。然而,在真實的世界中,事物卻要比這複雜得多。對歐洲化工程的懷疑在日漸增長,根據最近的民調,大多數的德國人認為他們離開歐元後會過得更好,同時還有許多人認為還可以把歐盟也一並拋棄。在法國,大多數曾為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投贊成票的人們將不會再次贊成,而在西班牙,大多數的人卻希望歐元區能夠進一步地融合。
將想象中的貨幣拉進現實,歐洲的領導人們創造出了一個在現實世界中他們必須要面對的危機。但是若回到過去的話,法郎與里拉所可能遭遇的疼痛或又將勝過救治歐元。這意味著,更多的融合是必須的,然而對於歐洲最終的目標,則還須祛除那些故作高深,以便於民眾能夠做出更清晰的決斷。
歐元區正在朝著兩面不討好的最壞局面發展,民族國家們感到其在被管治權不斷膨脹的布魯塞爾所侵犯;然而在歐洲這個層面,其依舊太過於弱小與遲鈍以至於難以發揮影響力或者贏得廣泛的支持。把歐盟頭上的那些標簽放在一旁,同時對範圍相對狹窄的一些深度融合所需的核心功能進行思考,這或許是更為妥當的方法。
保持一致的銀行聯盟是有意義的,那麼發行一些聯合債券也是有意義的。基於美國也並不希望自己的各個州互相就債務進行擔保,德國否定了債務公擔(mutualisation of debt)提議。但是美國還有聯邦債券,其由聯邦稅收來進行支撐,這進而為所有銀行提供了可以安全持有的資產。而美國的州則可能會出現破產,一如許許多多的銀行。
叫它融合也好、中央集權也好、聯邦也好、邦聯也好,但是它最後的目標則應該是使得整個系統變得穩定,從而能夠滿足允許管理不善的銀行或州(國)平穩破產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