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連同中國經濟出現長期減速的預期,王先生所持的這種想法也只會變得越來越普遍。同時,也不難想到,在這樣的一個世界中,偷走美國人工作的“壞蛋”國家,那可就不是中國了。墨西哥、巴西、泰國甚至波蘭,都有可能成為這些從中國出走的工作機會的下一站。
這些趨勢或許會使得中國在某一天也會面對類似今天美國製造業部門所經歷的焦慮,但是對於美國人來說,這也意味著政客們所鐘愛的那些針對中國信手拈來的責難,將變得不再有說服力。當以工作流失對中國進行的批判的真實性只剩下目前的一半或者四分之一時,其也就只比那些討人厭的與貿易赤字和匯率操控相關的技術性抱怨好不了多少。關注時局的選民們或許會明白這些抽象的術語,但是這必然不能跟眼下就業事宜所具備的情感細節相比擬。
對最近幾次的選舉周期,尤其是眼下的這個進行觀察可以發現,選戰受到事實的約束這並不是必須的。美國政客們將會繼續自由地向自己國內的觀眾誇大中國威脅,而一些選民也將繼續無限量地買他們的帳。製造業部門沒有連續遭受11個月萎縮的中國,當然也更容易被塑造為供攻擊的靶標。
或許只有當美國的公眾意見開始轉移至討論美國那些優質的傳統就業崗位是如何被拉丁美洲與東南亞拿走時,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才能夠出現些許轉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