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俄羅斯人自己都不想要一部俄羅斯製造汽車時,還有誰會想要呢?當俄羅斯人都更願意選擇搭乘波音與空客飛機時,俄羅斯的飛機又會有誰願意去乘搭呢?但是俄羅斯那些巨大的工業體依舊存在著,前蘇聯時代留下的工業拼湊成了弗蘭肯斯坦怪獸,這隻怪獸因被注入了大筆的石油資金而起死回生,但是卻最終也不能產出有競爭力的產品。
俄羅斯的做法幾乎違背了經濟及市場導向邏輯的方方面面,但是這一切卻其實又與經濟無關,因為俄羅斯政府這麼做只是為了讓那些工業體中的勞動力保持忠誠,同時還投射出了一種新蘇聯時代強大工業的形象。因此,這種以國家經濟發展為代價來爭取選票的戰略,又值得歐洲經濟體在未來17年裡去憧憬麼?甚至這都談不上聰明。
純粹的市場分析與基於公式的財經手段與那些可預測的國家,那些努力堅持一種特定發展模式並獲得成功的國家更為合拍。然而,俄羅斯雖然從GDP意義上已經成為了歐洲經濟領頭羊的候選國,但是它的發展仍舊可能出現不可預測的波折。雖然俄羅斯坐擁大量已勘探的油氣資源,重要戰略位置以及其它一些優勢,但是它看起來還是很難找到一條在2030年成為歐洲經濟領導者的道路。
俄羅斯必然需要修補自己的經濟,但是這件事情似乎並不是俄羅斯當前領導層可以完成的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