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雖然東歐一些國家的民眾有更多關於獨裁、困苦及戰爭的回憶,但這些國家已不再一致地嚮往加入歐盟。雖然波蘭仍是歐盟的積極擁護者之一,但匈牙利和捷克已對歐盟持嚴重的懷疑態度。
最後,人們普遍認為“歐洲”意味著不斷上升的生活水平及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但高企的債務、老齡化社會、國際競爭以及歐元區危機已無情擊破了這些想法。現在,年輕的希臘人和西班牙人幾乎享受不到這些福利。
不過,文章指出,即使在對歐盟最持懷疑態度的國家中也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歐洲最好能成為一個擁有5億消費人群的統一市場(注:歐盟統計局最新的統計數字顯示歐盟27國的總人口已經接近5億),而不是僅僅依靠各自國內少得可憐的人口。
這便是歐洲一體化的新情況了。歐洲人需要倍加努力防止後代人忘記曾經的災難,而擴大領土面積便是擁有共同未來的關鍵。21世紀將會成為一個大國的世紀:疲憊的美國、俄羅斯,或者後起之秀的中國、印度、巴西或南非。你不一定非要相信預測歐洲衰落的末日論才承認歐洲可能很快就不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如果歐洲人希望保持過去60年那樣的繁榮、和平、社會保障以及優良的生活品質,那麼,只有歐盟這樣的領土面積才能滿足這些要求。在一個強國林立的世界中,你最好自己成為一個強國。
文章稱,十年之前,中國決策層嚴肅地把歐盟看做一個新興的政治力量和多極世界中的潛在一極。而現在,中國看待歐盟的態度發生了轉變,更多地關注貿易等特定方面,而在這些方面歐盟各成員國的確步調一致。在各國之間產生分歧的時候,中國更喜歡與一個個國家單獨打交道,德國總統默克爾訪華讓這一點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