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一些困難是值得警醒的。奧巴馬上台後,汽油價格飆升,不動產價值縮水。2009年,美國房屋業主所擁有的房屋產權比重為40%,低於2005年的60%。而在2012年,這一數據是41%。
1980年,里根之所以有效使用“你過得更好了嗎”這一問題,是因為卡特政府被廣泛認為在經濟上管理失控,通脹率高企於兩位數。那年年初,美國經濟遭遇急劇且出乎意料的衰退。美國人將他們自己的困難與美國政府拙劣的表現相連並將責任推在卡特身上。
而奧巴馬的情況則有些許不同,因為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發生在選舉之前。如果問題是“與2007年底經濟衰退開始之時相比,你現在活得更好了嗎”,答案一點都不會含糊。一項皮尤研究中心民意調查顯示,46%的美國人稱他們比2007年活得更差,有31%的人認為自己活得更好了,剩餘的人認為沒有改變。人們對奧巴馬更多的指責是認為他修復美國經濟不夠快。
這是一個能投射在消費者信心指數民調上的嚴重的政治弱點。由於經濟持續衰退,美國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Conference Board)錄入自1967年來最低的消費者信心指數數據。當前這一數據為60,而在經濟強勁時期,這一數據可以輕易突破100。此外,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經濟指標部門主任林恩•弗蘭科(Lynn Franco)說:“(對未來收入增加)悲觀的人士比樂觀人士要多。這是之前沒有出現過的現象。這讓人震驚。”
悲觀和失望給(美國大選)辯論定下了基調。這並不那麼與“你比四年前活得更好”相關,而是更多地與“你是否相信事情會轉好”相連。或者換種說法:美國人是否覺得奧巴馬對局勢已經失去了控制,所以白宮易主理所應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