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1日電(記者 黃蔚編譯報道)中國評論人士多年來一直在抱怨政府更喜歡經濟的快速增長而非經濟的平衡發展。這樣快速的經濟擴張不僅莽撞、危險而且太過倉促。經濟發展將小漁村變成工廠,再將工廠轉變為金融中心,而這一切的變化背後其實均有代價:巨額投資削弱消費,著重發展工業則導致服務業發展之後,似乎生產商品比提供服務更重要。
英國《經濟學人》網站20日刊登分析文章稱,本周的中國遇到一個嶄新的抱怨:發展得不夠快。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一公佈的新數據顯示,中國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僅增長7.7%,稍遜於2012年第四季度的7.9%,但遠低於市場8%的預期。考慮到一月和三月份大量增加的信貸,中國經濟為何忽然失色是個謎。
美國經濟的不穩定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唱衰,讓人無法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中國股市亦用疲軟的表現來回應中國經濟的下行。
文章稱,正如經濟的高增長隱藏不為人知的陷阱一樣,中國令人失望的經濟下行讓人難以看到背後其實有兩大鼓舞人心、利好中國未來發展的趨勢。
中國第一季度的消費雖然依舊很低,卻漸漸發揮起比投資更重要的貢獻,這給中國投資主導型經濟一個喘息的機會。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服務業在過去三個季度對GDP的貢獻率超過了工業,這種情況自上世紀60年代之後首次出現。
簡而言之,中國正在經歷現代化,變得更像消費和服務業撐起大樑的西方經濟體。由於服務業是比工業更加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所以這一產業的發展可以很好地增進國民收入。此外,收入的增加鼓勵消費,從而反過來助力服務業的增長。正如經濟學家所指:“這兩者互為因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