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會人員大合照。(中評社 黃蔚攝) |
此外,武漢市第四中學特級教師王先海也在發言中重點強調了國學教育的重要意義,他指出開展國學教育要轉變兩個觀念,一是對經典、對孔聖人要有敬畏之心,二是要正確對待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
除此之外,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泉忠亦在論壇上做了主題發言,他重點談論了台灣光復之後的“祖國化文化運動”,並指出台灣政府在1945年之後刪除了代表日本統治的“大日本帝國權力文化”,並在全台灣推動國語,將“國”字文化制度化。
林泉忠稱,戰後台灣“祖國化文化運動”的三個面向有別於1949年以前的中國大陸,也有別於同時期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在此過程中,“中國人意思逐漸在台灣社會扎根,並佔據台灣社會認同結構中的主流部份,並一直延續到1990年代初期。”
而台灣東海大學教授徐武軍則在研討會上分析了阻礙台灣發揚傳統中國文化的原因,他稱台灣教育雖然呈現出多元化和國際化的特點,但在調整課程中鮮有對課程教育方法的檢討。他認為台灣涉及教育的人士均傾向選用西方有利於己的價值觀,卻完全忽視學術任何和社會責任,是為最下等的“自我殖民”。
在第一組主題發言環節,各嘉賓分別從不同角度談論了國學與教育相關議題。今日下午,論壇還將進行小組討論環節,以期思想碰撞。
此次論壇由武漢大學台研所主辦、旨在用文化交流強化兩岸的相互認同、拉近及彌合台灣前領導人去中國化所造成裂痕。
在今日的“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論壇”中,兩岸3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探討國學、教育及中華傳統文化價值觀等內容,並希望通過對兩岸同根同源的中華文化的探討走出解決台灣問題的新路。
(後方支援記者 魚莎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