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聶長順:日謀掠台灣之心由來已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9 14:31:56


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聶長順(中評社 王永雪攝)
  中評社武漢6月29日電(記者 黃蔚 王永雪)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聶長順通過武漢大學舉辦的“甲午雙甲子學術研討會”表示,日本圖謀掠取台灣由來已久。16世紀末豐臣秀吉遠征海外,17世紀初德川家康遣使台灣要求納貢始,台灣開始成為日本掠取對象。幕末,吉田松陰、津島齊彬提出掠台守國之說,台灣被視為日本抵禦西方列強之藩屏;明治初,日本藉口琉球難船事件,在美國人的慫恿與協助下,首舉侵台,日人由此更加體認到台灣對日本的重要性。在中法戰爭刺激下,小川又次力陳台灣為日本必占之地,日戶勝郎之提出“台灣千島交換論”。甲午一戰,日本掠取台灣的圖謀終獲實現。

  聶長順表示,自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始,便試圖征服台灣責其納貢,這也被後繼者德川家康所繼承,皆未果而終,此時日本政府對於台灣的瞭解基本止于“高砂國”一名稱而已,台灣對於日本來說只是一個等待著被征服的外國。

  聶長順稱,至佩里來航、日本開國,吉田松陰、島津齊彬等面對新的世界形勢,台灣儼然成為日本急需掠取以為保國攘夷之蕃屏。“牡丹舍事件”,因琉球民之牽連,日本始真正注意台灣,因美國人德龍、李仙得的慫恿和協助1874年日本將掠取台灣付諸行動,雖然以失敗告終,但台灣對於日本的重要地位已經深入日人心中,成為其覬覦之地。

  聶長順還表示,在這其後中法戰爭,更是極大刺激了日本。1887年日本軍方小川又次的“清國征討策案”將台灣列入日本必須佔領之地,1891年日本教育家日戶勝郎提出“台灣千島交換論”,兩者正是其覬覦台灣的後續表現,並且隨著日本國力的增強,時勢的轉變,台灣對於日本的意義正逐步從由偏向對內之蕃屏轉而偏向對外進取之基石。

  聶長順最後說,1894年中日甲午開戰,雖然戰事並未延及台灣,但台灣立即首先成為了日本試圖佔領對象,中國戰敗,政府和輿論都主張割據台灣作為戰果,甚至作為日本繼續侵略擴張並與世界各國爭雄之立腳點。不得不說日本一直有掠取台灣的野心,而最終由於甲午戰爭才真正得以實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