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香港科技園董事局主席羅范椒芬(中評社 鄧冠英攝) |
羅范椒芬對中評社說,“香港需要的不是一顆顆單一的星星,而是一整條的銀河,這一個龐大的系統需要政府牽頭。香港不缺錢、基建也相當完善,但大家並不願意將錢放在科技產業,現在我把科技園放在這個產業的中心,它的三大使命是聯繫(connect)、合作(collaborate)和推動(catalyze)。”
在羅范椒芬的願景中,科技園需要“軟硬兼備”——企業進來之後要扶持它,不是幫助個別公司發財、而是帶動整個行業發展、帶動整個產業的轉型,讓一個公司從研發到產品設計到產品推廣和製造,都可以在香港完成。
然而,羅范椒芬對中評社說,全面的規劃、人才的爭取、官產學研的聯動以及社會層面的支持,都需要政府大力推動。但這就引出一個問題,現在香港的決策者與國家的決策者非常不同——北京的很多決策者都是理工科出身,因而深切明白髮展科技的重要性,但部分香港的決策者是文科出身,對科技不了解也不熱愛。
除去決策者方面,羅范椒芬還直言,佔中之後香港在政治上的撕裂已經深刻地影響到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科技局就是其中之一,真希望立法會議員不要因為意氣之爭而影響香港的長遠發展和下一代的福祉。
羅范椒芬還表示,目前香港的大學教授也存在問題——只喜歡出文章而沒有想過把科研成果轉變成產品。“現在,國外的大學已經開始從‘publish or perish’(不出版就滅亡)變成‘deploy or die’(不應用就滅亡),我的意思不是說就不要再寫論文了,但是我們需要認識到,外國的高等學府已經越來越重視科研成果對社會的貢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