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1日電/面對疲弱的經濟,內地要進一步加大貨幣政策的寬鬆力度,人民銀行昨晚突然宣布下調存貸款利率四分之一厘,今天起生效。
星島日報今天社論說,國家統計局剛在前日宣布上月的消費物價指數及工業生產指數都遜預期,人行昨日便出手,在速度上較以往快,但若論推動經濟的力度,或許仍嫌不足,未來有需要研究進一步的寬鬆,甚至適量推出刺激經濟措施,多管齊下才有望止住經濟跌勢。不過,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工具箱”中,仍有不少工具可用,只要用得其所,再加上“一帶一路”與亞洲基建投資銀行逐步發揮作用,中長應可解決內地經濟疲弱困局。
數據反映經濟動力不足
人民銀行昨晚突然宣布減息,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同
樣下調四分之一厘。國家統計局剛在上周六才公布,上月內地消費物價指數(CPI)僅上升百分之一點五,而工業生產指數(PPI)更下跌百分之四點六,兩項數據都遜預期,反映內地通脹壓力不大,製造業表現疲弱。近期內地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確令人擔憂,除前述的數據外,四月的進出口分別下降一成六及百分之六點四、首季地方財政收入僅增長百分之三點九,為○八年金融海嘯以來最低、首季賣地收入大跌三成六等,在在反映經濟動力不足。
近半年來,人行已多番出手加大寬鬆力度,計及今次減息,人行在半年內已減息三次,亦兩番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但動力疲弱的問題未能得到解決,除反映仍有空間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外,或須其他政策工具配合,甚至適度推出刺激經濟措施,從多方面下手。
中央近期已透過寬鬆貨幣政策、滬港通及鼓勵長基金入市等措施,去推動內地股市回升,希望令投資者恢復對市場信心,在財富效應下,有利推動內需,再由內需這頭馬車拉動經濟。可是,四月進口大跌一成六,就反映儘管股市轉旺,仍未足以推動內需大幅增長。此外,股市催谷過度,更會衍生泡沫風險,因此中證監又要出手調控證券商孖展融資業務,以免過度借貸,引發爆煲風險,故藉股市推動經濟的力度未來或會減弱。
出手審慎不會落重藥
當然,中央亦可再推出刺激經濟措施,如投資大型基建,但○八年推出的四萬億元刺激經濟重藥,卻衍生出地方政府過度借貸,債務堆積如山,以及過度虛耗資源和基建成效存疑等問題,須經歷多年才能逐步把後遺症清除。因此,就算中央再推出基建投資促進經濟,相信都只會是更審慎的計劃,力度應不及○八年那一次。
中央近年力推的“一帶一路”及亞投行,就是希望藉推動絲網之路及海上絲綢之路沿地區的經濟增長,好好利用中國的龐大產能,協助推動區域發展,亦帶動中國經濟增長。在“一帶一路”帶動下,加上中央靈活運用“工具箱”的工具,對中國長遠經濟前景仍感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