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由於美國與伊朗的關係難以改善,英國與伊朗的關係也顯得疙疙瘩瘩。其實,在1999-2000年美國與伊朗關係轉暖的時刻,伊朗溫和派總統哈塔米與英國的關係是很不錯的,哈塔米總統到歐洲大國走一圈並不稀奇,伊朗外長等高官訪問英國也曾經令愛好和平的人們很受鼓舞,2001年9月英國外交大臣斯特勞訪問伊朗,磋商反恐合作。但進入新世紀、新千年伊始,美國與伊朗關係重新冷淡和僵持,英國也伴隨這一軌跡至今天。
更早追溯,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前,美國、英國與伊朗巴列維國王的關係就更融洽了,當然,當時的伊朗也格外開放,只是貧富差距引起了洶洶然的民意,導致了巴列維國王政權被霍梅尼利用宗教、政治與民眾的巧妙結合所推翻。當時,伊朗青年不僅衝擊美國使館,隨後也衝擊了英國駐伊朗使館,至今天已經31年。2009年伊核問題再起波瀾,英國凍結16億美元伊朗資產作為制裁措施,隨後兩國互相驅逐外交官幾乎成為家常便飯,2010年伊朗逮捕了9名在英國大使館工作的伊朗人,並指控以間諜罪和煽動伊朗國內騷亂。這些事件說明,兩國今天互相在使節方面做文章也就不奇怪了。
儘管衝擊使館事件令英國和美國政府感到憤怒和遺憾,並各自口出硬話,揚言報復,英國外交部發言人說:“這個無理舉動無助伊朗政府改善逐漸遭孤立的境況,我們將與國際夥伴商議,強硬回應。”但僅憑此事導致兩個陣營動用武力還不至於。預計雙方會僵持一段時間,並配合敘利亞局勢等中東其他方面的局勢發展。由於中東時局動盪可能持續2年左右,加之西方陣營對伊朗的對立情緒很難改變,伊朗也沒有拿出確實的證據證明自己沒有偏離和平利用核能的計劃,因此兩個陣營的對立還要持續,戰爭邊緣政策也會如影隨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