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櫻花樹下日式石塔。中評社記者余東暉攝
|
美日同屬發達國家,意識形態相似,日本又是美國羽翼保護下的盟友,日本在國際事務中基本上唯美國馬首是瞻。美國一直將美日同盟視作其亞洲外交政策的基石,日本被廣泛視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牽制中國的最大棋子。過去兩年美日因為沖繩普天間軍事基地搬遷問題鬧了一點不愉快,但並未對美日同盟關係造成多大影響。
上世紀80年代,面對日本產品大舉進軍美國市場和日本企業收購美國資本的熱潮,日本經濟威脅論在美國大有市場,猶如美國人今天對中國的指責。90年代中期,美國人對日本的觀感處於相對低潮,後逐漸回暖。多次全球民眾調查發現,基本上都有三分之二左右的美國人對日本懷有好感,而對中國有好感的美國人一直徘徊在4成左右。
當然,“珍珠港事件”至今在一些美國人尤其是老年人心裡留下刻骨銘心的印象。記者認識一位美國老太太,她的哥哥在“珍珠港事件”中殉職,因此她至今討厭日本人,堅決不買日貨。日本人“二戰”時被關進集中營,風靡華盛頓的櫻花節在1943年到1946年間也曾中斷過,可見政治衝突和軍事戰爭的疾風驟雨對國家關係的破壞性有多大。
誠然,“美日親善”主要是因為兩國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相近,日本在美國的保護傘下對美國言聽計從,但不可否認,日本人善於抓住機會,開展民間外交和公共外交,對促進美日關係改善和發展也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花小錢、辦大事,不求一時轟轟烈烈,卻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6千多棵櫻花樹沒花多少錢,但其影響卻綿延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