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者的負面政策與民眾的觀感是息息相關的。由英國廣播公司主持,美國民意咨詢公司全球掃描(GlobeScan)與馬裡蘭大學國際政策意見項目(PIPA)去年12月到今年2月進行的全球民調發現,日本人和韓國人對中國國際影響力的評價不好,日本人有50%、韓國人有64%認為中國起負面作用,認為中國起正面作用的日本人僅占10%,韓國人占33%。儘管此次調查發現日本在世人心目中的影響力形象最佳,但其兩大鄰國中國和韓國,在受訪22國民眾中對日本的印象卻是最差的。63%的中國人、58%的韓國人對日本的作用持負面評價,持正面評價的中國人只有16%、韓國人38%。
中韓之間也是如此。從倫敦奧運會上兩國網民因孫楊與樸泰桓競爭而發生的“口水戰”,以及兩國網民相互之間的冷嘲熱諷即可見一斑。從端午節發源之爭,到韓國媒體洩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方案,再到孔子、西施、李時珍、孫中山都被韓國學者論證為是韓國人或具有韓國血統,引來中國人的強烈反彈,兩國民眾的相互觀感急劇惡化。
在這種氛圍中,構建“東亞共同體”確實只是夢想而已。羅茲曼表示,共同體必須有共同的願景,然後才能採取相應的戰略,而這個在中韓日三國之間基本不存在,因此他對“東亞共同體”的前景感到極度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