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消費、出口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以往當外部環境惡化,出口遭遇阻力時,中國政府通常採取刺激國內投資的方式,保持經濟平穩增長,2009年金融風暴後的刺激經濟的四萬億元投資即是如此。然而,現在進一步出台大規模刺激經濟投資計劃的空間有限,因為其帶來的通脹和債務後續效應,對保持中國經濟平穩和社會穩定而言都是難以為繼的。
遭遇金融風暴後仍在喘息中的美國人現在關心的是,當投資後繼乏力時,中國為保持經濟增長,是走刺激出口的回頭路呢,還是加快經濟向消費和內需驅動轉型?
《中國證券報》日前發表評論指出,儘管人民幣貶值預期存在或引發短期國際資本外流,但結合當前中國整體經濟形勢,在人民幣貶值和貶值預期較溫和的情況下,其所帶來的好處,特別是體現在貨幣政策調控上的正面影響可能更多。
這篇評論在美國引起一定反響,不少學者將之解讀為,在經濟放緩的背景下,中國政府釋放人民幣重新貶值,以促進出口的信號。過去7年人民幣升值超過30%,但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實際貶值1%,不少學者以此說明中國開始重新放縱人民幣貶值。
如果這種說法被美國政界接受,在大選年中國問題頻頻被拿來說事的今天,勢必掀起中美關係的新波瀾。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揚言要在入主白宮第一天就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者”,其新選定的搭檔瑞安加入選戰即變臉,宣稱要與羅姆尼一起打擊中國的“欺騙和操縱”行為。奧巴馬政府近期雖然沒有在匯率問題上逼迫中國,但在政治壓力下一直強調人民幣仍有繼續升值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