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志強稱美中兩軍在南海事件發生後能及時溝通顯示美中軍事關系取得進展。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
中評社華盛頓12月9日電(記者 余東暉)美國海軍導彈驅逐艦“拉森號”10月底闖入中國南沙島礁12海里區域後,與外界擔心美中在南海擦槍走火可能一觸即發不同,美中海軍透過實時軍事熱線溝通,舉行視頻會議討論兩軍在南海的行動以及兩國海軍的接觸事宜。美國高官以此說明南海餘波中,美中兩軍關係其實還是取得進展。
五角大樓負責東亞事務的副助理防長鄧志強(Abraham Denmark)8日在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發表演講,闡述美國的亞太防務政策。其演講的中心思想是,美國對亞太安全的承諾不應被低估,美國會繼續在亞太地區保持長期的威懾力。美國推動有類似想法的盟友和夥伴組成網絡,維護現存國際秩序的原則,並要求中國的崛起也要遵守現存秩序的原則。
這場演講會仿佛成了中國專題演講,鄧志強花了一大半時間談美中軍事關係和兩岸關係。他說,中國如何崛起,如何維持二戰以來的國際秩序原則,將是未來亞太安全架構的決定性變數。美國不斷表示歡迎中國以和平、穩定、繁榮和負責任的角色在全球事務中崛起,也認識到中國是在依賴美國對本地區長期承諾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環境中興盛。美國已經是並繼續是亞太穩定的保證者。
接著鄧志強列舉中國在網絡和海洋領域的行為,以及最近雙方就這些問題進行對話後取得的進展,包括上周剛舉行的首次美中部長級共同打擊網絡犯罪高級對話,以及中國領導人表示尊重航行和飛行自由,無意在南海軍事化等。他稱,這些要伴之以行動,美方會密切關注並仔細評估中國在海洋問題上的意圖。
鄧志強表示,美國在戰略上承認兩國確有競爭領域,同時強調要管控分歧,尋求減少誤解和誤判。美國國防部的對華接觸就是這種手法的一部分,聚焦於3個方面的努力:第一,建立持續的、實質的軍事對話;第二,在有共同利益的領域進行具體務實的合作;第三,加強控險機制,防範可能的誤解誤判。今年美中軍事關係在合作建立實時環境的信心建設措施方面取得進展,包括簽署了空中遭遇和危機溝通的兩個附件。
鄧志強舉例道,在雙方簽署協議後60天內,實時環境的開放溝通程序就發揮了作用。在“拉森號”導彈驅逐艦在南海進行“自由航行”之後,中國海軍司令與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舉行視頻會議討論了對此次行動的看法和兩國海軍的接觸事宜。他稱,美軍在全球進行符合國際法的例行行動,在南海的飛行和航海行動與在別的地方沒什麼不同,而當美國與盟友有決心運用國際秩序原則時,中國也更可能在區域和全球發揮建設性作用。他認為“拉森號”事件要從這個角度去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