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導作戰中天基偵察衛星覆蓋範圍示意圖。 |
中評社北京3月21日電/ 殺傷評估作為美軍反導體系作戰中的最後環節,主要作用是評估己方攔截彈對來襲導彈的攔截效果,幫助作戰指揮官判斷是否需要進行二次攔截等。
2017年以來,美軍加快“天基殺傷評估”系統建設步伐。按計劃,該系統將於本月完成最後一系列測試後投入使用。這標誌著美軍反導殺傷系統補齊最後環節,形成“觀察-判斷-決策-殺傷-評估”完整作戰鏈路,對提高美軍反導作戰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據美國“防務內情”網站報道,美軍“天基殺傷評估”系統將於3月底完成最後一系列試驗後正式投入使用。“天基殺傷評估”系統是美軍中段反導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系統借助天基衛星上搭載的傳感器,為美軍反導作戰提供殺傷效果反饋,將有效提高美軍反導作戰能力。長期以來,美軍幾乎未對外公布該系統部署情況,此次低調披露,引起外界廣泛關注。
反導作戰的“最後一環”
自美軍建立反導系統以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 一直沒有建立專門的殺傷評估環節。以中段反導系統為例,這是美軍歷時多年打造的一套用於保護本土免受導彈襲擊的作戰系統,它採用攔截彈直接碰撞的方式,將來襲導彈擊落在美國本土之外。然而在試驗中,美軍很快發現,在攔截彈實施碰撞之前,充當攔截彈“眼睛”的雷達傳感器由於識別能力有限,難以有效辨認來襲導彈與誘餌彈,影響攔截效果。
另外,美軍還發現,該導彈防禦系統中的現有傳感器不具備殺傷評估能力,即使美軍實施動能攔截,也無法確定是否摧毀來襲目標,給下一步行動造成困難。因此美軍認為,需要研製一套殺傷評估系統,對攔截目標和打擊效果進行確認和評估,提高反導系統的攔截效率,降低攔截成本。
2014年,美國國會在《國防授權法案》中要求,美國導彈防禦局“應為地基中段防禦系統提供改進的殺傷評估系統,最晚在2019年12月31日前使系統具備初始運行能力”。同年4月,美國導彈防禦局啟動“天基殺傷評估”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