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們不應對這種公開信能否扭轉美中關係惡化趨勢的實際效果抱有過高的期待,更不要以為美國國內瀰漫的對華強硬情緒開始煙消雲散。
首先,這封聯名信參與的大咖還不夠多,尤其是那些有巨大影響力的政壇元老沒有現身,將來可能重返執政的前高官也不多。其次,有人說這其實主要是民主黨人在選舉來臨時對共和黨極端政策的反撲,也有人說這只是建制派知識精英對於非主流統治者的抱怨而已。第三,即便是參與簽名的人也不見得全都支持與中國為友,他們不認同的是特朗普政府的對華全面對抗手法,出發點在於如何更好地保護美國自身利益。
不管怎樣,這不是從特朗普政府內部發出的反思之聲,外部理性建議能否傳導到更趨縮小的決策圈內?與中國更直接地展開競爭的共識在美國已經形成,但競爭未必要排斥合作,更不代表與中國為敵。在我行我素的特朗普面前,智庫與學者的聲音,經常只會被當做耳邊風。可以預見的是,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決策過程,依然深受鷹派策士影響。只有當他們尤其是特朗普自己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遭遇挫折,感覺到痛,才有可能做出調整。
對於中國而言,要應對這種局面,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做好自己的事情。唯有改革開放,才能在美國試圖堵上通往中國的一道門時,打開中外交往的另一扇窗;唯有改革開放,才能爭取更多美國溫和理性人士,繼續促進美中交好;唯有改革開放,才能爭取更多國際有識之士,在西方主宰話語權的世界里,為中國說公道話。唯有改革開放,才會壯大自身實力,這是在大國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華為事件的走勢,已經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