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堅指出,這些例子支持了帕默斯頓勛爵的觀點:“國家沒有永久的朋友或盟友,它們只有永久的利益。”陳水扁也曾說過:“美國有美國的利益,而我們有我們的利益。有時兩者是一致的,有時甚至是衝突的。”
回到當前的狀況,郝志堅表示,10月11日,特朗普宣布美中貿易談判中取得突破。在宣布這一消息時,特朗普自豪地說,中國已經同意在貿易協議的“第一階段”購買高達500億美元的農產品出口,並將當前的中美關係描述為“愛的狂歡”。讓人聯想,在台灣問題上讓步會否被包含在“第二階段”還是“第三階段”協議中?
在其《交易的藝術》一書中,特朗普認為,達成重大協議的方式是在談判桌上保持強勢立場,並讓對方相信你有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郝志堅據此指出,考慮到特朗普最近與庫爾德人的關係以及他的經商方式,他似乎可能會試圖利用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所提供的“杠杆”,向中國尋求讓步。考慮到台灣對於特朗普並沒有特別的吸引力,這種可能性就更大了。在2016年大選期間,特朗普從未讚揚過台灣的民主。相反,他指責台灣偷走了美國人的工作。此外,據伍德沃德的書《恐懼:特朗普在白宮》稱,在抱怨美國繁瑣的國防承諾後,特朗普據報問他的國安顧問--“我們從保護台灣得到了什麼?”
郝志堅總結道,特朗普這位常被稱為“交易型總統”的領導人很有可能把台灣扔到公車下。這意味著似乎經常無法預見可預見的外交政策問題的台灣領導人需要做好準備,行動起來,制定可能有助於這個小民主政體抵消其與美國關係重大調整影響的戰略。郝志堅強調,對其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採取更務實的態度,應該是台灣執政者最重要的課題。
|